2014-09-30 00:49:0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9月26日,英特爾公司和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紫光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一系列協議,旨在通過聯合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在中國和全球市場擴展英特爾架構移動設備的產品和應用。英特爾同時將向紫光集團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90億元人民幣(約15億美元),并獲得20%的股權。
據了解,這一股權交易有待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英特爾此舉意味著,國外軟件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由之前的占市場、搶資源,開始向與本土企業共成長過渡。此外,在移動芯片領域發展較為落后的情況下,英特爾欲借紫光集團曲線突圍。
硬件巨頭改變“中國戰略”/
根據合作條款,首批基于英特爾架構的系統芯片產品將于明年下半年上市,并由兩家公司共同銷售。
據了解,在此之前,有消息稱英特爾將入股紫光集團或者展訊通信。現在雙方的合作和之前的版本不同之處在于,英特爾90億元資金并非入股紫光集團,而是流向了紫光集團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
對于此次合作,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英特爾有了紫光集團這樣一個在通信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合作伙伴,對其技術架構、通信產品和代工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對紫光集團來講,不僅可以得到英特爾相關技術支持,還得到了一個國際巨頭的策略支援,對其國際化有助推價值。
顧文軍還指出,在中國市場新格局下,英特爾通過投資國內芯片龍頭的方式發展移動芯片技術,無疑給眾多外資企業的新發展路徑探索提供了另一種思考。同時這意味著,國際企業在華策略由過去“1.0時期的占市場”、“2.0時期的搶資源”,演變成今日“3.0時期的共成長”。
資料顯示,紫光集團是清華控股旗下的大型骨干企業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2013年底以來,紫光集團開始發力投資集成電路產業,以1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展訊100%股權。其后,紫光集團又于2014年7月以9.0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銳迪科,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芯片公司之一。展訊和銳迪科則是兩家國內芯片設計公司,開發用于智能手機、功能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移動芯片組平臺,這些產品支持2G、3G和4G無線通信標準。
曲線進攻手機芯片市場/
此外,還有分析指出,在移動互聯時代,英特爾已成為一位追趕者,此舉正是其“追趕”策略的一部分。
市 場 研 究 機 構 Strategy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高通、聯發科與展訊在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中的占有率名列前三,分別為66%、15%與5%。由此來看,英特爾則在這一領域未占有優勢地位。
Gartner(中國)研究部總監盛陵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前幾年,英特爾一直想在移動市場有所進展,但沒有取得很好效果;另一方面,英特爾發現,無論是從人口總量還是市場潛力來看,未來中國的手機芯片市場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斥巨資投資紫光集團旗下芯片企業,目的是想讓展訊來替英特爾“沖鋒陷陣。”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通過此次投資,或許可以看出英特爾對自己的移動芯片進展并不滿意,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幫助其擴展手機芯片業務。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Analytics的上述數據可看出,目前在移動芯片市場上,高通無疑是當之無愧的 “霸主”。除了出售芯片外,高通還通過高額專利授權費用賺取利潤。而未來一家獨大的格局有可能會改變。這為英特爾、紫光集團等企業創造了機會。
不過,盛陵海也指出,英特爾借助紫光集團突圍移動市場,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因為英特爾進入手機芯片時間較晚,已經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