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9-30 00:49:12
影子銀行投資敞口的快速上升可能給中國保險公司的資本水平帶來壓力。
每經編輯 劉英團
◎劉英團
9月24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發布報告《中國信用觀察:保險公司不斷上升的影子銀行投資敞口風險多大?》表示:影子銀行投資敞口的快速上升可能給中國保險公司的資本水平帶來壓力。盡管“中國保險行業面臨的來自影子銀行投資的系統性風險仍舊有限,但隨著對高風險資產的投資增加,未來幾年內可能會上升。”
經過多年野蠻生長,中國的影子銀行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然而,在客觀上,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作為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影子銀行”的風險也不容小覷。一方面能擴大資金來源、增強資金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又集聚了系統性風險。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例,一些銀行將短期負債方式融得的資金進行中長期的投資,到期兌付無不是依靠滾動發行新產品“借新還舊”,一旦某個鏈條“斷裂”,風險即成“系統性災難”。同時,不少金融產品還融入了“杠桿原理”,這種“高杠桿”的經營模式在博取高額回報的同時,也更易導致高風險,而這種風險最終必然傳遞到銀行體系。此外,由于影子銀行資金的投向范圍比信貸資金寬泛,部分影子銀行資金投向了產能過剩、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并存在一定的資產泡沫,影響宏觀調控。
亦堵亦疏,方為解決之道。2013年以來,監管部門對理財產品銷售、信托風險監管、證券資產管理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的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一味的打壓,只有這樣才能使影子銀行充分發揮其 “正能量”,避免其“負能量”。一如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所言,不能因噎廢食。關鍵是關注主要風險,盡快完善監管制度、手段,將影子銀行引導至良性規范路徑上。對商業銀行來說,應在透明化及有效監管的基礎上,給銀行更多市場化經營空間。譬如,在為銀行松綁前,首先要使銀行經營活動透明化,使銀行負債表如實反映各項經營活動和風險,以避免監管套利發生。其次,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從國外的實踐看,沒有利率管制,就沒有影子銀行。貸款利率下限規定取消后,各銀行今后必然開展低利率競爭以確保貸款客戶,更多的資金就會流向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不但影子銀行的擴張會得到抑制。倘若利率管制徹底放開了,影子銀行作為融資中介的優勢也將逐步的消失,這一生態環境的劇變,迅速膨脹的影子銀行就自然而然地走向了“窮途末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