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4-10-09 09:16:58
要想盡快建立起完善的養老服務產業鏈,需要政府、社會、企業以及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和對待,需要國家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企業在創新中找到解答我們養老難題的金鑰匙。
楚言
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的開幕,預示著國內業界對養老產業的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和投入的動力。
據媒體報道,北京最火的養老院,竟要排隊100年才能入住;有的城市養老院床位費則高達數十萬元。這些數據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當前優質養老資源的匱乏,另一方面又說明養老產業潛力巨大。
在養老產業鏈條的建設上,企業是當仁不讓的主體。投身養老產業,既是相關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又是體現社會責任的載體,可謂義利兼顧。有眼光的企業,已經在布局了。比如,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每千名老人擁有的養老院床位數是21.5張,供小于求的矛盾是不爭的事實。而保利地產廣州天悅項目在養老機構的設置安排上,就為解決這個矛盾做出了一些探索——目前的200多個床位,解決了部分老人的養老需求,可以輻射周邊的社區和街道,這是保利地產在社區運營養老機構、養老公寓的意義所在。
其實,我們本不該為養老問題所煩惱。養兒防老是我們的傳統,但是社會生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庭養老模式已經漸行漸遠。比如,“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讓這個本該是人之常情的事情竟要用法律的條文所約定。
不可否認,這種情況與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流動性增強密切相關。孩子到大城市奮斗打拼,沒法和遠在老家的父母住在一起。
這種兩難,是社會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不適,只是階段性的現象,一旦我們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推動、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鏈條,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具體的探索,還是需要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次老齡產業博覽會上,我們就欣然看到企業的許多探索和創新。比如養老地產方面,雖然存在一些亂象,但是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的企業,正在讓這個板塊走出概念化,走出拿地圈錢的低層次路徑。
比如,有人說,子女與老人的住處最好是“一碗面的距離”,也就是說,從子女家中給老人送去一碗面,面湯送到老人手上還是熱的。這是親情關懷的溫度,更是養老地產規劃設計的尺度。
“一碗面的距離”并不遙遠,是市場的需求,也是企業的商機。在新一輪養老地產的熱潮中,不少地方業已推出跨代社區、社區跨代混居配建等養老模式。不少企業也在推出適老產品,對現有項目進行適老化改造,尤其是保利地產,無論是北京和熹會,還是成都兩河,都力求在現代化養老體系建設中,盡可能把東方的養老傳統、智慧融入,讓幾代人住在一起,從而更加契合我們中國人的養老習慣,值得借鑒推廣。
總之,要想盡快建立起完善的養老服務產業鏈,需要政府、社會、企業以及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和對待,需要國家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企業在創新中找到解答我們養老難題的金鑰匙。
原文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10/09/nw.D110000renmrb_20141009_2-13.htm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旗下官方地產微信公眾號邦地產。邦地產是一個幫助房地產企業高層管理者們輕松掌握專業資訊和工具的平臺,我們每天向您及時提供業界最新信息,若您還需要實用工具及服務,請隨時發郵件到 bangdichan@nbd.com.cn。
兩種方式關注邦地產:
1、添加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2、掃一掃二維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