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4 01:07:05
10月17日(上周五)美股納斯達克指數的暴跌,還是給之后的A股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昨日(10月13日)大盤低開之后,出現了一波幅度不小的殺跌,滬指一度跌逾30點,最低探至2341.12點。好在隨后多方逐漸穩住陣腳,不斷收復失地,最終滬指僅下跌8.53點,以2366.01點報收,滬指日K線也收出帶長下影線的十字星。
在納指暴跌的壓力下,A股市場的表現比不少投資者預想的情況要頑強得多。不過,納指沖擊波是否就這樣過去了?實際上,表現頑強的不止是A股,H股同樣進行了頑強抵抗。恒生指數昨日一度大跌超過200點,低至22871.27點,但最終仍逆市上漲54.84點,重新收復23000點整數關口,并以23143.38點報收。
恒指的反彈發生在昨日下午A股收市后,有人認為,或與投資者預期港交所可能在昨天宣布滬港通“通車”的消息有關。我也很關注相關消息,不過,截至昨晚截稿前還是沒能等來確切的消息發布。看來,今天A股能否繼續頑強抗跌,還得看周一納指的表現了。如果納指仍然暴跌,A股恐將繼續承壓。
回到A股盤面,昨天A股市場雖然出現調整,但不少個股仍然活躍,各類題材股持續炒作,國企改革、資產重組、生物醫藥及海洋工程等概念股均表現不錯。上述局面延續了此前指數震蕩但游資熱炒個股的脈絡,只不過每天涌現出來熱點不完全相同。
對于后市大盤走向,短期外圍市場走勢的參考性固然重要,但A股自身多空實力的對比才是決定后市走向的直接因素。我個人認為,后市大盤繼續震蕩的概率很大,但指數如果繼續下跌,空間也不會太大。另外,如果指標股此時站出來支撐大市,熱衷于題材炒作的朋友可能又要注意了:“蹺蹺板”隨時都在上上下下地運行中。所以,操作上要注意節奏,對于一些漲幅過大的個股,在震蕩市道中要見好就收,莫緊咬不放。
(張道達)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