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10-21 13:21:20
上周末,“央行向股份制銀行注入流動性”的消息引爆了市場。經上證報記者求證,確有多家股份制銀行向央行申請常備借貸便利(SLF)。不過,央行并未就包括規模、利率等信息進行公開回應。
利率“引導”將更重
上周,央行在年內第三次調降正回購利率,緊接著,周五便傳出其通過SLF向股份制銀行注入流動性的消息。市場人士突然意識到,9月份也發生過類似的事。
9月18日,央行下調正回購利率20個基點,而“央行向五大行定向投放5000億SLF”的消息在當月16日晚間就傳開了。19日,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證實了這一消息,但他還強調建行沒有補充流動性的需求。
上述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對記者說:“SLF或PSL的投放,所起到的作用或許不僅限于增加流動性。”
雖然對于媒體所報道的3月期限SLF利率為3.5%的信息,央行并未證實,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傾向于認為該工具的“價格應該會比較便宜”。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聞中提供流動性的做法,是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提供價格比較便宜的資金,這樣有助于銀行在定向領域投放資金時,把價格往下調。”
“當前我國貨幣信貸存量較大,增速也保持在較高水平,不宜靠大幅擴張總量來解決結構性問題。”這是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表述。央行副行長胡曉煉上周五在出席跨境人民幣業務五周年座談會上也表示,貨幣政策要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利率的調節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廣發銀行高級交易員顏巖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央行對股份制銀行流動性的放松政策,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松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對實體經濟而言,效果傳導快慢還有待觀察,后續更多的定向寬松政策值得期待,形式或較為多樣。
中航證券分析師楊鵬飛認為,SLF和正回購利率的結合使用,一方面通過數量工具穩定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價格調控金融機構成本下降的間接引導途徑,降低全社會融資成本,但該過程是緩慢而微幅的。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團隊認為,由于貸款利率已放開,所以央行直接降貸款利率的效果有限。事實上,年內三次調降回購利率意味著降息周期已經開始了。而SLF要求銀行以高等級債或優質信貸資產做抵押,向央行置換現金,以增加自身的信貸供給能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