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7 01:25:3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近年來,國際化步伐加快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明集團),亦加快了證券化進程。
昨日(11月6日),光明集團副總裁葛俊杰在上海國際食品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期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公司收購的英國維多麥、澳大利亞瑪納森兩大資產上市工作正在進行中,有望在兩年內陸續上市。
此外,記者獲悉,在光明集團的最新改革方案中,海外資產證券化、食品與農業產業基金、電商平臺搭建、光明牧業組建等已經成為改革的重點。
“光明在戰略上希望從國際化轉向本土化跨國企業,并希望在未來3~5年進入世界500強。”葛俊杰表示,雖然公司已經成功收購數家海外企業,但是公司國際化才剛剛起步。“瑪納森、維多麥上市也在進展中,意大利橄欖油企業和以色列乳品企業交割也在進行中。”
對于兩家公司的上市進程,葛俊杰告訴記者,瑪納森已經確定在澳大利亞上市,而維多麥的上市目的地還在選擇中。“我們會考慮到哪里上市能讓我們的商業模式更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希望募集資金規模在公司估值的20%~30%,但是上市之后光明的控股權必須保留。”
對于公司的海外并購,葛俊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主要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消費升級帶來的機會,收購標的要“符合戰略、協同效應、團隊優秀、價格合理、風險可控”五大原則,主要聚焦乳業、糖業、全球分銷網絡、品牌代理和運行平臺、現代農業(奶牛、飼料)、葡萄酒資源等領域,并重點考慮澳新以及歐洲地區,適度進入北美和東南亞地區。
記者了解到,目前光明集團10月份宣布的收購意大利Salov集團多數股權以及今年5月份宣布收購的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nuva56%股權尚未成功交割。
光明集團的收購也將利用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平臺,進行高效、便捷的國際化運作。“全球資金成本比中國低,利用全球融資布局,在效率和資金成本中做一個平衡。”葛俊杰表示,其中對意大利Salov集團的收購就是通過自貿區平臺。
根據光明集團此前公布的最新3年戰略,公司希望到2015年將國際化經營指數和海外銷售占比分別提升至20%和25%,而目前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3%和15%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