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00:53: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從土地到人,從頂層設計到方案出爐,關于城鎮化的諸多議題持續升溫中。
近日有消息披露,有關部委正在編制“3個1億人”的實施方案,即到2020年,要使1億目前已經在城鎮工作居住的農民工能夠落戶,要讓目前在各類城鎮居住的1億人通過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實現居住條件的改善,要使1億中西部農民就近轉移、就近城鎮化。
而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安徽龍亢農場的走訪中,這個全國唯一一個“創新墾地合作”改革試驗點,已經探索出一套以國有農場為基點,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農民工進城落戶、住宅條件改造”的經驗。
在這場將影響到每個國人的城鎮化進程中,農墾體系將怎樣設計自己的城鎮建設路徑?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獨家專訪了農業部農墾局王守聰局長。
農墾有必要參與城鎮化建設/
NBD:為何農墾要參與到城鎮化議題中來?
王守聰:不是農墾要進行城鎮化,而是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農墾所擁有的國有農場附近的多數村民已經自發轉移到了農場區域,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象。那么針對這個現實存在的現象,必須要使其符合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使其得到良性發展,這是現實的要求,也是符合已經轉移進農場區域農民利益的要求。
其次,我認為要走可以解決農民從“身份到職業”轉變的城鎮化,就必須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一部分農村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里去,要提高其收入,解決其社會待遇、福利保障等問題。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要在農村就地轉移、就地城鎮化、就地解決其職業問題。那要怎么辦?那就要圍繞農業產業進行農民的職業化。所以必須在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用二、三產業進行產業升級,而每進行一次產業升級,就會帶來利潤,同時會帶來就業,才能讓農村不凋蔽,讓農業更繁榮。在農村發展二、三產業,解決農民的職業身份問題,然后就地城鎮化,這是最重要的路子。
NBD:有學者對“城鄉統籌”提出了一些意見,您怎么看待“城鄉統籌”中的“鄉”?農墾可以發揮作用的解決路徑又是什么?
王守聰:城鄉統籌是要素的統籌,“城”相對“鄉”要顯得強勢。要想讓資金進入鄉村,那就要提高農業生產和加工的附加值,這樣自然就會有資本進入鄉村,這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市場自然行為。所以我覺得工商資本下鄉,發生“非農化”“非糧化”的現象,其根本的問題是利潤。
我覺得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形成全產業鏈。農業只停留在生產端,沒有進入產業升級。我們總說產業升級,可是這么多年來產業升級尚在原地打轉,為什么?就是因為沒有圍繞農業生產打造產業鏈,從而給農民更多獲取利潤、低成本創業和就業的機會。從資本方面而言,資本肯定追逐利潤最高的環節,為什么不愿意投向農村?一個是因為分散,但更重要的是種植業環節的利潤比較小。
再來看土地要素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總說過去進行的不是“人的城鎮化”,是“土地的城鎮化”?這就又回到剛才的問題:因為二、三產業落后,土地不能支撐其利潤,所以必然要搞“開發區”、搞“園區”,以增加利潤,所以如果農村沒有二、三產業、不發展工業園區、不發展像這樣的小城鎮,那么工商資本進來后自然而然的就要有別的心思。
這么一分析,農墾的作用便是:農墾是企業,它的重點是圍繞農業,發展二、三產業解決農民的就業,而農民的就業又可帶動更多農民的創業,這就是農墾及其農場可以發揮作用的精彩之處。從現實存在的社會現象、到經濟學上的分析,都論證出了農墾參與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農墾的城鎮在產業鏈基礎上形成/
NBD:假如您是一位農民,您會怎么看待“進城上樓”這件事呢?農墾在推動城鎮化進行中,有什么優勢呢?
王守聰:在現行條件下,假如我是農民,我要進大城市,那我可能進不了,因為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創業成本都太高;那么接下來我會選擇一個小城鎮進入,而我家里還有一塊自留地,或者轉包、或者農忙時回家種地,這是大部分農民工的選擇??墒且廊皇悄莻€問題,現行社會保障、福利待遇我未必可以享受得到,住房、養老、小孩上學,我也不一定解決得了,等我老了、孩子大了,這些依然是問題,我還是要回到農村守著自己的承包地。
第三條路子,選擇在農村創業??晌以谵r村創業的話,現在我有資格嗎?實際上你會看到,在二、三產業不發達的地方,農民是沒有條件創業的:我想多流轉農地可我沒有錢,即使我能借錢流轉地但如果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那么我種完地還要發愁怎么賣掉,就算我能賣掉,我可能還要發愁收獲的東西怎么貯存,這又是一筆投入。而種植業這一塊,利潤又是最低的,所有我在生產、銷售、貯存環節投進的成本,又增加了我的價格、降低了我的競爭力。最終惡性循環。
所以很多農民這么一算,只能在農田里面守著自家承包地進行勞作,而只靠種地,農民很難積攢創業的原始資本。
問題存在這里,怎么辦?中國農業決不能走兩個極端:一個是完全計劃經濟的思想,一個是完全小農經濟的思想。要在中間找到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新型經營體系。新型經營體系是什么?我認為就是全產業鏈,是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以企業化經營為主體,然后帶動農戶發展??刂圃?、穩定市場價格、均衡利益分配的產業控制體系,把產業鏈上銷售環節、資本運作環節的利潤進行二次分配。這符合“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剛才討論了人、土地、資金的三個問題,已經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農墾小城鎮是農民低成本就地城鎮化的載體。農民怎么辦,城鎮化怎么辦,農民的職業問題怎么辦,都可以找得到答案,找得到結合點。
NBD:那么,農墾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農墾將怎樣實現“不趕農民上樓”的城鎮化,模式是什么?
王守聰:農墾可以提供給農民既可以選擇不離農業,還能低成本享受城市生活的緩沖地帶。
所以要給農民提供一個創業的機會,就必須要在農村發展二、三產業,讓農民跳出第一產業投入產出比的計算,讓農民圍繞農業產業鏈、二三產業進行創業,進行價值深挖。所以你在龍亢農場會看到,它圍繞著小麥種植這個產業,在過去幾十年間發展了小麥加工廠、面粉加工廠,形成了穩定的“種——收”機制,首先是農民種了小麥有地方收、有地方存,然后圍繞這些二、三產業,又形成了以龍亢農場周圍地區農民為創業主力軍的運輸、飯店、小賣鋪、賓館、小社區。你可以看到,這是一條建立在產業鏈基礎上的非常穩定的生態鏈,并且這個鏈條遵守市場經濟法則,不是人為促成,而是出于市場需求自發形成。
這就是農場的帶動作用。不是人為規劃,而是因為農場一定會形成產業,產業會帶來市場的聚居生態。這也就引導到為什么農墾要發展城鎮化的話題,因為農墾在全國擁有1800個小農場,很多農場的情況都類似龍亢農場,已經在農場周圍形成了周邊地區農民的自發聚居,那么在這些地方解決好“人的問題”、“地的問題”,也就是“城鎮化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必須要為之的任務,是社會發展至今的必然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