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1-12 08:55:04
僅在深圳前海,每天就有四五十家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公司注冊,全國每月都有70家左右的P2P網貸平臺上線,這樣的發展速度是史無前例的。
絕大多數平臺不賺錢
面對越來越謹慎的投資者,其實,夾在中間的P2P公司在這個看似前景無限的行業中,日子也并不好過。
據了解,國外P2P平臺是通過大數據篩選能力,準確篩選出企業其他很難知曉的數據風險,從而提供風險評價。也就是說,國外P2P平臺只負責提供投資訊息,投資者自己對投資負責。
但在中國,目前并不具備像歐美那樣的征信系統,不可能通過大數據分析開展業務。因此,在國內,基本上90%以上的平臺都不是純信用貸款,而是利用各種渠道將線下業務轉移到線上,并通過擔保方式來吸引投資者。
“目前國內大部分P2P公司都不賺錢,它們就是想盡快把自己的平臺規模做起來。”網貸行業第三方專業研究評級機構棕櫚樹CEO洪自華告訴記者,業務渠道來源、擔保等費用,直接影響了P2P公司的利潤。
洪自華介紹,目前市場上P2P公司的業務來源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與小貸公司合作,將小貸公司的標拿到線上;另一類則是自建業務隊伍,尋找借款方。
目前,第一種形式是市場上最主流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明顯:與成熟的小貸公司合作,在自己公司風控能力尚未成熟的時候,可以把握風控,又可迅速做大業務規模。
當然這種模式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利益分成時,小貸公司會分掉很大一部分。另外,如果合作的小貸公司風控能力有問題,那么一單失誤就可以拖垮P2P公司。
此外,洪自華也坦言,由于目前P2P行業門檻很低,經營模式很容易復制,如果這些小貸公司了解了P2P行業的運營模式,便很容易成立自己的P2P公司,從而取而代之。
“如果是自有業務來源,目前市面上12%~15%的收益率,對P2P公司來說利潤已經非??捎^了。如果是小貸公司渠道,P2P公司可能也就2%~3%的利潤。”洪自華告訴記者。
“有些公司為了做規模,甚至自己做假標,自己吃掉,制造繁榮的假象。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所制造出的虛假的繁榮,也為這個行業埋下了不少隱患。”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P2P公司高管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