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00:52: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郭先生經歷了一次并不愉快的“海淘”。
今年4月,他通過海淘在亞馬遜德國購買了一臺冰箱。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臺冰箱在運輸途中幾經周折:換了兩家轉運公司后,才以每公斤48元錢的價格通關,等冰箱送到家門,已經過去了半年時間。
這臺冰箱長達半年的“漂流記”,恰好折射出當前跨境進口電商一個繞不過的痛點:面對龐大的跨境物流難題,消費者處于絕對下風。
“清關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跨境進口電商最大的難點。”身處這個鏈條上的多位從業者都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這個觀點。
在消費者巨大的需求下,大量行走在灰色地帶(避稅)的小型轉運公司出現并十分活躍。據記者了解,這些小公司提供的“特殊轉運”服務,并不符合個人物品跨境購物的入關模式,卻因收費低廉,成為了個人海淘物品入關的主要途徑。
“特殊轉運公司”出現
郭先生算了一筆賬,從德國空運這臺冰箱回國,算上物流費、關稅,價格也比國內便宜一半。原本以為撿了便宜,沒想到卻在“時間成本”上付出了半年時間。
這段海淘經歷,讓郭先生感到費解。冰箱從德國空運至中國香港,只用了一天時間;冰箱從深圳入關后,也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由德邦物流送至成都。也就是說,剩下的數月等待,全都花費在了從香港進入深圳這一通關環節。
“因為是跨境購物,會涉及到海關。”對此,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林文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林文斌表示,任何正常的跨境代購流程,在物流運輸上都可以分為三段,首先是海外關,即在下單后,商品從海外零售商被運送至海關;中間關則是海外的海關至中國海關;第三段距離則是中國海關到消費者手里這一段。
眼下,如何讓海淘物品快速、有效地進入中國海關,成了跨境進口電商鏈條自上而下都在思考的問題。
“最常見的清關模式是一般貿易清關,也就是正常的清關。表現于大規模進口物品,按照相關規定,遞交商品信息等材料,統一申報,通常有專門的清關公司承接報關業務。一般貿易進口的商品需要繳納增值稅、關稅,還需要進行嚴格的檢驗檢疫。”有資深行業觀察人士對記者介紹道,“其次是個人物品清關,把進口物品當做個人物品,對其只征收行郵稅。”
跨境進口電商在短期內發展過快,導致大量海外包裹堆積,不光讓海關承壓,對買賣雙方而言,物流成本也高企難下。在此情況下,一些提供“特殊服務”的小轉運公司出現。
據記者了解,這些公司在報關過程中掌握一些核心資源,常以包稅進口和補貼稅金的方式吸引客戶,實際上卻是規避關稅。一位不愿具名的轉運人士為記者估算,“特殊轉運”服務占個人海淘物品通關的大頭。
海淘安全與時效難保障
實際上,轉運公司存在的原因是因為提供直郵服務的商家較少。假如消費者要在某一海外網站購買一個物品,該網站會要求消費者先填一個在海外的轉運公司地址,并把貨物發往此處,再由該轉運公司運往中國通關,因此做轉運生意的多是海外華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些小轉運公司靠避稅來降低成本,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安全性與時效性沒有保障。從郭先生購買冰箱的體驗來看,他與轉運公司的業務往來基于中間人牽線介紹,后期的聯系僅憑對方留下的一個手機號碼,相關信息只能電話確認,也沒有可追溯的貨單號。
“正常清關情況下,貨物只有幾個結果,要么通關,要么繳稅通關,要么退回始發地,要么轉商業關(不符合自用范圍),要么商檢不合格被銷毀,一定會給出一種具體結果,而不是海關扣掉后沒有任何解釋,轉運公司就消失了。但這卻是多年來一直發生的事情。”一位從事轉運的業內人士表示。
由于大量行走在灰色地帶 (避稅)的小型轉運公司存在,一些觀點指出,轉運與陽光清關是一個悖論,也讓一些致力于陽關化清關的跨境物流商承壓。
“太多游走于灰色地帶的小轉運公司得以正常運作,帶來極大競爭壓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也因此,海貿會會長劉智勇表示,希望在物流進口環節能更公平、透明一些。
“實際上,國家一直在鼓勵陽光化清關,對在灰色領域游走的水客、特殊轉運公司也一直嚴查。”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新的海淘人也逐步意識到國家日益嚴格的交稅要求。
另一方面,海關也在逐步采取措施提高通關效率。“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進口,又純屬個人物品,對于海關監管來說也是一個完全新鮮的事物。”商務部消費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對記者表示,海關應加快實現與電商平臺、物流平臺的信息對接。
“海關效率較低,也是因為還沒有建立起與跨境進口電商相應的處理機制,在人力等方面投入也都不夠,面臨大量涌入的海外個人物品,通關效率難免低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