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01:20:4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每經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以各類鉛蓄電池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主攻摩托車起動電池行業的猛獅科技,上市不到一年或便開始謀劃轉型新能源產業。
猛獅科技董事長陳樂伍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轉型將“把更多新的增長點放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這兩塊”,鉛蓄電池仍繼續做。他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的趨勢,但“鉛蓄電池市場空間還很大,這兩種(鉛蓄電池和鋰電池)是并行的。”
對于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陳樂伍坦言投資需審慎,“新能源車領域投資巨大,首先商品定位要很明確,第二是投資的項目能確保技術。如果將來產品的性價比沒有優勢的話,就不能冒險去投。因為這個領域隨便一投都是幾個億。”
轉型并非主營業務受困?
猛獅科技2013年先后通過收購子公司猛獅兆成和投資設立子公司猛獅新能源,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于2013年底進行資產重組。但公司2013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1635萬元,下降140%。
對于業績突然“變臉”,陳樂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因為前年增長太快,訂單太多,而公司產能有限,沒有辦法完成訂單?!标悩肺榉Q,公司推遲了交貨期,客戶當年沒有把產品都賣掉,而是等到去年才賣。“前年的東西去年才賣,所以去年我們就沒有訂單,因為他(客戶)還有貨嘛。”
不過陳樂伍預計今年底公司能實現扭虧為盈,“今年應該是有兩三千萬的利潤。”猛獅科技201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33萬元,凈利潤為-162萬元。公司對此表示,“2014年公司銷售已經基本恢復至2011~2012年的水平,隨后的四季度為公司銷售的傳統旺季,有望實現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業績提升?!?/p>
盡管業績有所好轉,但公司仍堅定轉型。陳樂伍者表示,將來鉛電池的收入可能會在公司總收入的占比越來越小,最后甚至會把鉛電池撤出上市公司,把它賣掉。陳樂伍表示,轉型并非傳統業務增長受限。“全世界有三四千億的(鉛蓄電池)市場,我們國內就有一千多億元,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沒有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最終決定用哪種電池,還是取決于電池的性價比。在我看來鉛蓄電池和鋰電池是并行的,不可能說誰代替掉誰。”
探路新能源汽車
堅定轉型背后,是陳樂伍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絕對信心?!皳<曳Q,到2020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會到4億部,里面哪怕只是10%是新能源汽車,一年做四千多萬部,也是天文數字?!睂τ谛履茉雌嚨奈磥硎袌?,他如是稱。繼2013年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后,猛獅科技一直在推動新業務的發展。今年8月底,猛獅科技與同濟汽車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了 《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目前電動汽車尚在研發中,計劃在明年推出新能源樣車。
“現在它(同濟汽研院)在幫我們開發,整個汽車的設計在他們那里,汽車的定位、設計什么都是他們給我們建議?!标悩肺榉Q,明年的4月份在上海展出,后年有望量產。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該電動車是鋰電動力型,四輪三座位,目標是在城鄉結合部,或者是中小城市,滿足現在開摩托車上班的人的需求。該車型時速最高為70公里/小時,“明年出車子模型,后年才量產,售價35000元左右?!标悩肺檠a充道。在儲能方面,陳樂伍透露,明年可能會有兩個月50兆左右的光伏的項目做。
新能源投資需審慎
不過,新能源領域動輒上億元的投資,讓“大刀闊斧”轉型的猛獅科技遭遇現金流考驗。
今年上半年,猛獅科技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解決財務困難?!?012年上市的時候,募投的錢才2億多,我們光募投項目就投了3億多了,把短期的錢拿去做長期投資,加之去年又虧損,所以公司資金比較緊張。因此我們這次定增就是補充流動資金?!标悩肺榉Q。
據他透露,此次定增完成后,公司計劃將再定增10億用于發展新業務?!懊髂晗掳肽晗胱鲆粋€募投項目,計劃募集10億元,公司會建一個鋰電池工廠,這是對新能源汽車和儲能有一個電池上的硬支撐,做這個(鋰電池)工廠計劃投入5億左右”。
對于去年底并購失敗,陳樂伍并不遺憾。對于新業務的投入,他認為需要審慎進行?!艾F在來提出做整車有點自不量力,因為公司太小了,我們會先從那些投入不要太大的,從建渠道、做運營開始,來干這個事情。”
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陳樂伍認為首先要做到商品定位明確,其次要能確保有技術優勢,“將來做這個產品的性價比要是有優勢的,如果沒有的話,你就不能冒險去投。因為這個隨便一投都是幾個億的?!?/p>
投資回報并不會立竿見影,陳樂伍稱公司會把能夠營利的項目先放進來,“該做到利潤該投多少錢,我們有一個計劃,不是盲目地只投資,導致所有項目都是投入期,都沒有收獲期那就很痛苦了,哪有那么多錢?”
陳樂伍甚至表示,如果明年展出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評價不好,可能就是開發出來放在那里不干了,“我們不一定非得上很大的規模,這跟公司本身的實力不對稱?!?/p>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