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1-27 09:34:11
“真正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頭而已,但這個黃金十年是發展的十年,又同時是優勝劣汰、殘酷調整的十年。”
每經記者 白亞靜 發自深圳
中國內地的樓市,也許并沒有那么糟糕。
11月26日,經濟學家、原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在某地產論壇上稱,“真正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頭而已,但這個黃金十年是發展的十年,又同時是優勝劣汰、殘酷調整的十年。”
雖然2014年房地產行業量價齊降,被視為地產“小年”。但數據顯示,2014年的最終成交量或將僅次于2013年。諸多地產人士均曾表示,2014年全年的成交規模仍有可能是內地樓市歷史上的第二高。
“大驚小怪”的房地產
陳淮稱,很多政策被過度解讀,動不動就是打壓或者救市。他個人認為,只要降息,就不會是一次,不論哪個國家都沒有一步到位的,會反復調整。
此外,對于降息給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影響,他不同意所謂買房貸款會更便宜的說法,他提醒大眾,要注意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區別。
在采訪陳淮時,他對“白銀時代”這個字眼較為反感。在他看來,房地產行業有5~8年的累計需求,其供求關系要從長期來看,只統計幾個月的成交量、去化率根本不能說明問題。
房地產行業最近出現的問題,并不是2014年才有,陳淮稱。他認為,過去十年,除了一線城市外,包括很多省會城市在內的其他城市都有供大于求的問題,比如呼和浩特、合肥和太原等。
有關2014年成交量下降的現象,陳淮認為,從2013年出臺“國五條”,給了市場反向刺激開始,當年量價齊升,因而提前釋放了2014年、2015年的需求,所以2014年會是“小年”很正常。
真實的城鎮化
原華遠地產(600743,SH)董事長任志強前不久公布了一組數據,2014年全國樓市的平均成交規模和價格變化上下波動不超過5%到6%,然而開工總面積、住宅面積卻出現較大波動,分別呈現萎縮和負增長。因此,陳淮指出,在明后年很有可能會發生“供給小年碰上需求大年”的情況。
陳淮看好后市,認為未來十年房價仍將上漲,只不過不再是單邊上揚,而是波動性上漲。他表示,未來10~20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還會是世界上增長規模最大的,只要城鎮化進程在繼續,房子就還是要快蓋、蓋好。
鑫星伊頓首席執行官、上海交通大學海外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金巖石則認為,現有關于城鎮化的統計存在誤區,所有國家到達50%以上都經歷了50年到100年,“而我們只經歷了30多年”,這使得在統計時,相當一部分并不會進城的老齡農村人群還沒有自然消亡。
在陳淮看來,新一屆政府的調控思路有去行政化的趨勢,放松限購,其實是在市場特定情況下,使得政府順暢退出市場。
陳淮認為,波動上漲將使得房地產行業自發進行優勝劣汰,未來死的只會是企業和開發商,而不是資產,因為房企手里有的無非是現金、土地、在建工程,這些資產都是最優的,不會死。
因此,在市場機制逐漸顯現,行政化逐漸退出之際,陳淮稱,真正的黃金十年才剛開始,整個產業素質將全面進化,行業抗風險能力、房企的國際競爭能力都將不斷提高。他認為,過去十年,房企也許會認為對手是政策,但現在,對手是市場競爭。
不過,金巖石似有不同意見。在其看來,新的城市規劃也許會激起反向刺激,加速人群流向特大城市。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