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03 09:12:03
昨日,金融股再次帶領A股市場狂奔突進,讓投資者直呼刺激。上推四季度以來的A股走勢,金融股演繹了“護盤——補漲——領漲”三部曲,已成為A股當之無愧的市場核心。
昨日,金融股再次帶領A股市場狂奔突進,讓投資者直呼刺激。上推四季度以來的A股走勢,金融股演繹了“護盤——補漲——領漲”三部曲,已成為A股當之無愧的市場核心。
金融股火了。為什么火?簡單說,就是銀行股具有估值優勢;保險股對股指具有推波助瀾作用;券商股則一直搭政策便車。如今銀行股漲幅多在20%~40%,南京銀行漲幅最高達到48%;而券商股漲幅超過50%的接近半數。金融股還能上漲嗎?
仔細分析,這一輪做多的資金中,公募基金并非先知先覺者。從2014年三季度末的行業配置看,基金在金融業上的配置只有4.53%,遠低于其在制造業62.44%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29%的比例。四季度以來大多數基金跑輸了指數,在很大程度上也說明基金的金融股配置仍然偏輕,從9月底以來并沒有顯著加倉金融業。因此不少市場分析認為,在上周開始的金融股漲速加快,基金極有可能充當了重要推手。
因為降息引起的日線七連陽讓很多踏空投資者錯失了機會,而本周一短暫喘息后,周二又在金融股帶領下大陽逼空。那么,投資者應該怎么看金融股?怎么對待金融股?
首先要用牛市思維看待金融股。譬如這段時間,漲幅最好的是券商股,這是受益于滬港通和降息雙重的利好刺激。市場的牛市行情確立了,“市場走牛券商就會牛”是直線邏輯,導致了券商股行情一再新高。再從價值投資的觀點來看,當前滬深兩市中金融類股的市盈率在8倍左右,就算2011年這類股整體沒有增長,按當前的價格計算,市盈率也是兩市各大板塊當中最低的。
從政策指向看,除降息之外,券商加杠桿化、無風險率下行、老齡化趨勢、二胎政策、樓市限購松綁,都對金融股構成利好。許多人至今不明白為什么銀行股10月開始逐漸走強?因為對銀行來說,國務院43號文是銀行壞賬擔憂預期改變的重要分水嶺。10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43號文),全面部署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10月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45號文),根據新修訂的預算法部署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具體措施。這兩個被稱為“改變中國”的文件,對地方債務使出殺手锏:一是鎖定存量,堰塞湖不能擴大;一是納入預算管理,財務公開。這等于宣布銀行預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銀行估值被殺到4~5倍最核心的理由就是市場對銀行的壞賬非常擔心,而現在這個理由暫時不在了,可以看它的估值修復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