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06 21:38:17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今日(12月6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環球時報》年會上表示,所謂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意味著從8.5%-11.5%的超高速增長區間向6.5%-8.5%的中高速增長區間轉變。
關于新常態經濟增長的各個指標,曹和平認為,增長速度在6.5%-8.5%區間,持續10-15年。以此相對應的幾個實體變量,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在10%-13.5%之間,出口5%左右,采購經理人指數50上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結構變遷是長期過程,未來增長的速度要和消費的速度、環境承載能力、社會公平分配達到最優均衡。
“第一,一定要增長的速度和消費的速度達到最優均衡,第二增長的速度和環境的承載能力達到最優均衡,第三個是增長的速度和社會公平分配達到了最優均衡。”曹國平在總結新常態下的特征時表示。
曹和平認為,中國經濟如果從現在的7%的增長下降到5%以來,可能性是很低的。首先,我們的人口紅利還沒有結束;其次,中國民營和國營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很大;第三,中國人力資源潛力很大,中國大學一年入學學生800萬,美國160萬,如果新經濟主要靠大學生創造的話,我們的概率是美國的4倍,當然這也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