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9 01:17: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8日),多家統計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日(12月7日),由小馬奔騰制作、樂視影業等發行的電影《太平輪(上)》公映6天,票房為1.13億元。《太平輪(上)》由吳宇森執導,集結了多位一線明星,據媒體報道,該片耗資近4億元。
樂視影業CEO張昭曾表示,2014年公司將出品/發行15部影片,票房目標為30億元,同比增速達200%。其中有兩部3D電影,《太平輪(上)》就是之一。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等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部被吳宇森冠以中國版《泰坦尼克號》的影片,盡管制作成本高昂、明星扎推、營銷力度大,但從當前的票房來看,表現平平。而上集的人氣和口碑也將來對下集產生較大影響。同時,隨著賀歲檔臨近,《太平輪(上)》票房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上映首日票房不足3000萬
12月2日《太平輪(上)》上映,而上映首日的票房不足3000萬元。目前,豆瓣上給《太平輪(上)》的打分為5.4分,進口片《星際穿越》為9.2分;而格瓦拉的這兩個數據分別為6.7分和8.9分。
“無論是國內電影還是國外電影,首周票房都極為重要,這是有一定規律的。首先,第一周電影營銷力度最大,對于觀眾來說新鮮度最高;其次,觀眾特別是影迷等在第一周給出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后續進入電影院的人數。且隨著賀歲檔臨近,《太平輪(上)》票房很有將被進一步分流。”樂正傳媒研發總監彭侃稱。
“電影發行方在首周有很多營銷宣傳,所以觀眾特別是影迷會集中在第一周去看,并馬上傳出口碑。”陳少峰稱。
《太平輪(上)》之前不僅在業內呼聲較高,也是樂視影業今年較為看好的影片之一。但彭侃等業內人士直言,該影片票房不及預期,或將影響樂視影業今年總體票房目標。
“從目前《太平輪(上)》的表現來看,票房相對較低。與其同檔期的小成本電影《匆匆那年》的票房吸金力就出現較大差別,《匆匆那年》兩天破億元,而《太平輪(上)》一周才超億元。”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稱。
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則表示,《太平輪》耗資4億元應該是制作成本,主要集中在演員片酬和后期特效上,若要保本不虧,上下集電影票房應該在12億元左右即3倍于成本的票房。
“如果發行方即樂視影業與制作方小馬奔騰簽訂的是票房不保底協議、只收取代理費,那樂視影業等發行方可免虧,但小馬奔騰就要錄得虧損;相反,若是簽訂保底協議,那制作方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很大,但也要看保底金額,不過樂視影業等發行方無疑將面臨虧損。”彭侃等業內人士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聯系了小馬奔騰副總裁高晗,但其表示不方便接收采訪;樂視影業CEO張昭則表示,自己不接受媒體采訪。
已有62部影片票房過億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隨著《太平輪(上)》票房6天破億元,《匆匆那年》3天斬獲2.22億元票房,2014年票房過億元的影片已升至62部,超過2013年全年61部的數量。
黃國鋒表示,若 《一步之遙》、《我的早更女友》和《智取威虎山》等影片順利在元旦前登上熒屏,今年全年票房過億影片有望達65部,這將直接推高全年的電影票房總額。
“今年票房沖刺300億元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目前大部分電影表現較好,且還有幾部業內外都期待的影片。”蔡靈稱。
近日,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也在“2014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上表示,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是217億元,2014年能夠達到300億,相信在2015年,將從300億元跨越到400億元。
而在票房過億元的62部影片中,國產片占32部,超過進口片的30部。“國產片不要過于樂觀,因為很多進口片在國內都未能與國外同步公映,且還有34部的配額限制。此外,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基本很難尋覓到進口片,國產片實質上在享受額外保護。”對此,影評人趙珂嘉稱。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樂視影業創造的粉絲經濟確實保證了電影票房,但從《太平輪(上)》票房表現來看,未來國產片還得在內容、敘事、演員表演和后期特效等方面 “強健體魄”。隨著BAT大力進軍影視業,不少影視公司在資金上“挺直了腰桿”,而一旦進口片配額增加、實現同步公映,或是沒了國產保護月,國內影視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將面臨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