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00:58: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國內商業銀行開始加快發展碳金融業務。
昨日(12月11日),上海銀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簽署碳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并與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上海寶碳)簽署國內首單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質押貸款協議。
質押率為7折
據了解,通過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質押國家發改委簽發的CCER,上海寶碳將獲得上海銀行提供的500萬元質押貸款,該筆業務單純以CCER作為質押擔保,無其他擔保條件。
“CCER用于抵消企業和個人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一可作為碳金融產品進行投資,二可用于補充碳交易試點省市配額進行清繳,三可用于碳中和公益和慈善。”上海寶碳董事長兼CEO朱偉卿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銀行的該筆業務以CCER作為質押擔保,無其他抵押擔保條件。
“上海寶碳是一家輕資產型的企業,在過去幾年中幾乎沒有收入,因此按照常規是很難得到貸款的。”上海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朱會沖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12月初國家發改委剛剛簽發了CCER,CCER交易具有國家公信力,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利用這個價值進行質押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貸款,也盤活了市場上的碳資源。
那么,這個市場價值是如何確定,授信額度又是按照什么標準發放的呢?
朱會沖告訴記者,CCER質押定價的方式是以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全國七個碳交易市場碳配額價格的加權平均價作為基準價,得出CCER的市場價值,再按照一定的質押率折算為質押價,目前的質押率為7折。
眾所周知,碳交易市場上碳配額價格一直會隨著市場行情而有所波動,那么在做CCER質押貸款業務時,銀行是如何考慮風險把控的呢?
“一方面我們有考慮到市場價格的波動,所以是選取7個城市過去一年的加權平均價格作為參考;另一方面,我們會要求企業所獲得的CCER必須要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進行登記和質押,這樣就相當于把碳資源凍結,鎖住了風險。”朱會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上海銀行副行長賀青表示,該項業務通過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合作,通過制定完善的業務流程和制度,解決了簽發后CCER的質押問題,降低了中小企業特別是輕資產特征明顯的碳交易公司的授信門檻,有效地盤活了企業所持的碳資產。同時,該業務根據項目運行、減排量產出等具體情況,靈活設置了還款期和貸款額度,有效緩解了企業還款壓力。
上海寶碳:將推碳基金和碳信托
因有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5個試點先后啟動碳排放權交易,2013年被業內人士稱為碳交易元年。今年,碳交易在各地繼續推進。不過,交易量小、交易價格難以真實反映碳價值、企業參與度低、交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一直存在。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與上海銀行的合作主要是希望能通過這個融資渠道,幫助企業采用真正的環保技術來實現減排,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通過碳金融服務來提升碳交易市場的活躍度,完善市場建設。
據記者了解,在上海銀行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戰略合作協議中,上海銀行承諾,將在未來三年為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客戶提供30億碳金融服務。
“現在簽訂的協議是30億的額度,CCER只是我們合作的一個部分,接下來可能在碳的融資平臺、環保技術融資平臺以及對客戶和會員提供融資渠道方面進行一些合作。”賓暉向記者透露,除了提供融資,交易所也可能為客戶設立基金、信托等。
據朱偉卿透露,上海寶碳將進一步與上海銀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一起推出如碳信貸、碳基金、碳保險等現貨金融產品,以及碳遠期、碳期貨、碳期權、碳機構性產品等碳金融衍生品。不久之后,上海寶碳將推出首個投資于CCER的碳基金和碳信托。
從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來看,截至2014年12月8日,均價為37.16元/噸,累計成交量約為1460萬噸,累計成交額約為5.4億元。朱偉卿表示,目前整個市場的活躍度有大幅提升,不僅投資者數量增加,而且買賣申報的企業數量已較前期明顯增多,成交額也隨之大幅增加。“目前全國碳市場已覆蓋超過12億噸碳排放,預計到2016年會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碳排放權交易第二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碳市場越來越受重視,商業銀行也越來越重視碳金融領域的業務發展。11月26日,興業銀行也完成了國內首筆綠色結構性存款,由惠科電子(深圳)有限公司通過該行深圳分行認購1000萬元。而在此之前,該行已在湖北碳交易市場推出碳配額質押融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