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00:53:0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花唄”具有和信用卡產品類似的支付功能,用戶可以先消費,再還款。不過,目前該功能還處在測試階段,只有一小部分活躍用戶可以通過登錄支付寶網頁版看到“花唄”界面并申請試用。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繼京東“白條”之后,阿里旗下的螞蟻微貸近日推出了一款名為 “花唄”的信用支付產品。電商“賒賬消費”的市場之爭似乎已悄然展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花唄”具有和信用卡產品類似的支付功能,用戶可以先消費,再還款。不過,目前該功能還處在測試階段,只有一小部分活躍用戶可以通過登錄支付寶網頁版看到“花唄”界面并申請試用。
對于“花唄”是否屬于虛擬信用卡的疑問,支付寶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首先,這項服務是螞蟻微貸推出的,不是支付寶,支付寶提供了底層的資金借還通道;其次,這個不是虛擬信用卡,它只是一個消費信貸(產品)。”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花唄”的推出,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多了一筆授信額度;對于阿里來說,則增加了平臺與消費者的粘度。同時,基于支付寶積累的大數據,推出這款類似信用卡的賒賬消費服務,阿里入局電商“賒購”市場的意圖很明顯。
另外,有消息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之前與虛擬信用卡一起被暫停的二維碼支付,多家機構其實已經在做,央行并沒有再次叫停。央行對于二維碼支付的征求意見稿已經進行了好幾輪的意見征求,上次反饋到各家機構的意見稿應該是正式發布前的最后一輪。”
目前最高額度為3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花唄”是由螞蟻微貸提供給消費者的一項“這月買、下月還”的網購服務。用戶可以用花唄在淘寶、天貓上購物,在確認收貨后的下個月10日前還款即可,消費額度則根據用戶的網購綜合情況而定。“花唄”、天貓分期、天貓先試后買、淘寶先用后付服務共用一個消費額度。用戶使用其中任何一個服務,都會占用消費額度。還款之后,消費額度會恢復。此外,“花唄”最長的免息期可以有41天,可關聯賬戶余額、借記卡、余額寶自動還款,如果逾期不還每天將收取萬分之五的逾期費。
“‘花唄’跟虛擬信用卡之類的透支性業務有本質的區別,只是一個消費信貸(產品),即用戶消費后,螞蟻微貸向用戶個人放出一筆無息貸款,這筆貸款先行給商戶,到期后,消費者個人向螞蟻微貸償還貸款。”上述支付寶人士介紹道。
上述支付寶人士還進一步指出,目前“花唄”的額度范圍是1000元~30000元,在小范圍內進行用戶測試,至于何時會向全部支付寶用戶推廣,暫時沒有明確時間表。
值得一提的是,繼2014年2月15日“京東白條”正式對外公測之后,阿里螞蟻金服創新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曾公開表示,支付寶首款產品“信用支付”將于4月份面世。但這一產品至今仍杳無音訊。
“這款產品 (‘花唄’)跟京東‘白條’類似,都是基于平臺自有客戶的歷史數據,給予消費者的一定授信額度的信用支付金融產品。從產品設計上看,它具有一部分信用卡功能,比如最長41天的免息期,固定還款日,逾期還款還有復利0.05%的違約金,這些特點都是信用卡所特有的。但‘花唄’本身沒有分期業務,目前也只是‘賣方貸款’,只限于天貓和淘寶的大部分商戶或商品。以阿里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一直在虛擬信用卡上尋求突破,但受政策上的限制,遲遲無法推出相關(產品),而現在阿里推出‘花唄’,可以作為虛擬信用卡的替代品,來彌補阿里在個人消費類金融產品上的空缺。”銀率網貸款分析師閆博鍇分析指出。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分析師錢海利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早前阿里被京東占了先機,京東推出白條業務后,阿里也早已想涉及消費信貸領域,但都沒有真正落實。如今螞蟻微貸基于支付寶積累的大數據推出“花唄”這一類似信用卡的賒賬消費服務,入局電商“賒購”市場的意圖很明顯。
閆博鍇亦進一步分析指出,“花唄”的推出,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多了一筆授信額度;對于阿里來說,則增加了平臺與消費者的粘度。“花唄”目前的使用范圍僅限于阿里旗下的購物平臺,可以刺激潛在消費,提升平臺銷量。未來,“花唄”這種信貸產品或將不再局限于線上消費,會實現線下支付,將漸漸取代傳統金融機構發行的信用卡產品,變成真正以數字為載體的虛擬信用卡,這將撼動銀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費貸款等業務,還會對支付體系帶來沖擊。
二維碼支付政策將放開?/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3月,央行下發緊急文件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7月,支付寶悄然內測“信任寶”,免息期長達38天。不過,上線數小時就被撤下。而“花唄”的推出,被不少業內人士解讀為監管機構已經默許了“虛擬信用卡”這種產品。
不過,上述支付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指出,這個有誤解,“花唄”只是一個消費信貸產品,跟虛擬信用卡之類的透支性業務有本質的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與虛擬信用卡同時被暫停的還有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虛擬信用卡重啟尚無明顯動靜,但已有不少機構在悄然布局二維碼支付。
比如2014年8月初,郵儲銀行面向內部用戶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同月,支付寶錢包和上海地區的全家便利店聯手推出“便捷支付9折優惠”活動;微信支付方面,也在2014年9月份啟動了微信“刷卡”功能,首批9家商戶接入該功能,微信用戶在這九家商戶消費可以直接出示條碼進行支付;易寶支付目前也在試點帶有客座小票掃碼支付功能的“哆啦開店寶”。
“二維碼支付的政策(可能)馬上就(要)放開了,所有的標準已經清晰了,央行已經在非常緊湊地做這個事情。”上述消息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相關的技術標準都已經處在最后階段,監管層內部最早的時間是打算12月底完成(二維碼支付)這件事,但是目前還沒有消息。”
上述消息人士還進一步指出,對于二維碼支付的征求意見稿已經進行了好幾輪的意見征求,上次反饋到各家機構的意見稿應該是正式發布前的最后一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