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1-06 10:32:59
時間的指針進入2015年不久,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浪潮就開始了其預期中的“退潮”。
時間的指針進入2015年不久,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浪潮就開始了其預期中的“退潮”。圣誕、元旦前動輒高達6%甚至7%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開始退出大眾的視野,大量產品的收益率重新跌回5%—6%這一區間。
有銀行業內人士透露,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目前或許只是暫時退潮,春節來臨前或許還會迎來最后一個小高峰,隨后將會開啟真正的下行趨勢。
收益率如期滑落
在節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宣傳單上,曾經出現過“錯過一次,再等一年”的廣告語。元旦過后,這一廣告的預言似乎正在變成現實。
記者通過財匯資訊統計發現,在元旦節后的這一周,市場上共有223款人民幣理財產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率達5.08%,其中預期收益率達到6%以上的產品有13款,預期收益率在5%—6%區間的產品有131款,而預期收益率在5%以下的產品為92款。
對比普益財富統計的最新數據可以發現,在元旦節前一周,市場上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6%,而預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72款。
此前就有市場人士預測,每到年末,由于攬儲“沖時點”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12月份都會有所提升;而進入1月份資金壓力減輕之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很有可能回落,高收益年末翹尾現象難以持續。
對此,某國有銀行理財師對記者表示:“12月末作為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銀行基于存貸比考核的壓力,勢必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攬客。但是1月份隨著流動性趨于寬松,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將會出現回調。”
春節前或仍有小高潮
從資金面的情況來看,伴隨著財政存款的集中投放,年前驟然趨緊的資金面有所緩和,1月4日作為銀行間市場在2015年的第一個交易日,銀行間貨幣利率亦是漲跌互現,資金價格仍以下行為主,資金面實現了平穩跨年。
但也有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每年一季度是傳統的信貸投放高峰期,故而使得資金需求旺盛。海通證券預測,今年1月份新增信貸或將達到13000億元,這也意味著對資金的需求在短期內難以明顯下降,除非政策大幅放水,否則流動性或難有明顯改善。這對于與資金價格息息相關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而言,也是其暫時難以大幅下行的原因。
而前述銀行理財師也指出,春節前銀行往往還會發行一批高收益理財產品以爭取儲戶的年終獎金,因此“雖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月初出現下行,但很可能仍保持相對高位,更不排除在臨近春節前再現高收益產品發行的小高潮。”
該人士指出,投資者要觀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否真正開始下行,可以關注各家銀行發行的“T+0”類產品,“因為這類產品與市場利率掛鉤最為密切,而且一旦收益率下調銀行必須發公告;建議投資者可以將這類產品的收益率變化當成整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風向標。”
此外,有部分市場人士也認為,在未來的銀行理財市場上,結構性理財產品或許會成為最大的黑馬。目前伴隨著股市氣勢如虹的上漲,銀行理財產品也紛紛借道結構性產品入市,不少產品更是直接掛鉤滬深300指數,投資者若看好未來股市,也可適當投資相關產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