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1-09 01:28:11
這當然是杯水車薪,從社會融資總量等數據看,資金并未有明顯增加,央行發行基礎貨幣有救急性質。積極的財政政策無寬松貨幣政策輔佐,想方設法籌錢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每經編輯 葉檀
每經評論員 葉檀
政府用投資拉動經濟不是錯,關鍵是效率與機制。
1月6日彭博新聞社有一則報道引起關注,報道稱國務院2014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的七大工程包基礎設施項目,其中2015年投資超過7萬億。7萬億這一數額占到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5.66%。
1月8日,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表示,七大工程包已發布過消息,目前進展順利。投資組合拳是連貫的,而且除了七大工程包外,還會有其他項目,不能簡單理解為依靠投資保穩定。
不必諱言穩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僅為15.8%,創下自1999年以來同期新低,穩投資的任務異常嚴峻。當經濟低迷到一定程度,現實的選擇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無論7萬億還是10萬億,都是積極財政政策的表現。
交通投資方興未艾。《21世紀經濟報道》根據國家發改委兩次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梳理,清潔能源項目工程包、礦產資源工程包、交通工程包的項目數量分別為26個、37個、203個。如果彭博報道的七大工程包的數量420個屬實,交通工程包的數量占一半。
目前的固定資產投資量尤其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量很高。縱觀此前投資,2011年,受“7·23”動車事件影響,中國新增鐵路里程僅為2000公里,全年僅完成鐵路基本建設投資4690億元,2012年仍然低迷,2013年,鐵路建設回暖,規劃新線投運5500公里,固定資產投資6657.5億元。在2014年12月28日召開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2014年全年鐵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資2.5萬億元成為重要成果。
從趨勢看,2015年的交通運輸投資只會多不會少。截至2014年12月23日,發改委四季度批復總投資達1.37萬億元,全部投向交通領域。
這是大建設時期,交通工程被賦予打通東西南北海上陸上經濟脈絡、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投資重點明確,中西部與城際交通,接通毛細血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由于各地都在加快建設,到2015年底,“十二五”后的投資重點將從東部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從內陸轉向邊疆,從重大干線轉向中短途城際鐵路。
未來中國將形成密如蛛網的高速公路網、軌道交通網,將貫穿大多數20萬以上的城鎮。這是雄心勃勃的龐大規劃。
資金從何而來?擴大赤字是一個方面。據大智慧通訊社從權威渠道獲悉,2015年赤字率擴大已成定局,將擴大0.2個百分點達2.3%,有研究者預計2015年赤字規模較2014年增加2000億元到3500億元間。
這當然是杯水車薪,從社會融資總量等數據看,資金并未有明顯增加,央行發行基礎貨幣有救急性質。積極的財政政策無寬松貨幣政策輔佐,想方設法籌錢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融資制度改革被提上議事日程。發改委明確表示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進入,方式上鼓勵采取PPP模式。未來有持續盈利前景的項目將采用市場化的方式,鼓勵民資進入。
價格改革尤其是交通運輸方面的價格改革快速推進,使項目有持續現金流。1月4日,發改委發文指出,自2014年11月下旬以來,放開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下放1項定價權限,其中包括放開鐵路散貨快運、鐵路包裹運輸價格,以及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的貨物運價、客運專線旅客票價。
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價格略有上升,增加各種融資方式,會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