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1-14 09:23:14
1月11日在杭州開盤的一個住宅項目,卻開出了一個相當“接地氣”的價格,從拿地、建筑、資金等方面綜合計算,項目只有微利甚至是虧損。相鄰的另一個項目,則明確打出“虧本賣房”的口號。
每經編輯 盧曦
資金大戶為何割肉?
“虧本賣房”在業內已有先例,但常常發生在中小房企。明源地產研究院主編潘勇堂告訴記者:“當市場不景氣,公司資金鏈緊張,就有可能降價賣房,只求快速回籠資金,不求賺錢,先‘保命’再‘保本’?;厥召Y金之后,才有能力拿新的地塊。”
就在最近幾年,業內還不乏這樣的案例。
上海證大在資金鏈緊張時期將上海外灘地王出讓;綠城曾在財務危機期間引入投資人九龍倉;杭州本地還曾出現“地王”退地事件:手握“地王”的雅戈爾預估開發出來仍然賺錢無望,索性退地,數億元打了水漂。
港資大鱷杭州之江項目定價如此之低,真的是急于回籠資金?
克而瑞研究機構總監薛建雄認為,這幾家港資房企,資金實力都非常強,不會因為缺錢而選擇甩賣。嘉里建設一向周轉速度較慢,憑借多年來雄厚的積累,用大量的自有資金展開開發,壓力不大。
嘉里建設曾于2005年以24.6億元的高價擊敗競爭對手,奪下浙江大學湖濱校區的絕版地塊,后因建筑高度等多方原因修改方案,最終規劃為嘉里中心。時至今日,嘉里中心仍未建成開業。拿地至今已經過去了十年,能“拖”這么久,可見嘉里建設資本實力雄厚。
華潤、新鴻基情況類似。薛建雄介紹說,這類港資房企憑借銀行貸款就能獲得重組資金。他們由于資產雄厚、資質好,一般以基準利率或者1.1倍利率就能拿到貸款。
潘勇堂說,杭州高庫存的情況十分嚴重,除了核心地段、有學區資源的優質房源,其他項目都很難去化。透明售房網數據顯示,杭州市區2014年11月的庫存一度突破15萬套,其中住宅近10萬套,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高庫存的壓力還將持續下去。
“港資應該是判斷杭州經濟前景不好,未來三五年,房價都很難漲上去。與其空耗資金成本,等待多年后的樓市回暖,用手頭的項目跟更晚開發的項目競爭,不如現在割肉,落袋為安。”薛建雄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