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1-15 01:02:54
中小規模是未來畜牧養殖業向現代化轉型的主體,是實現適度規模養殖,推動家庭牧場及合作社發展的中堅力量。
每經編輯 宋亮
◎宋亮/乳業高級分析師
最近,河北、山東等地出現較為嚴重倒奶現象。與2008年不同,目前倒奶主體是占整體約70%左右的中小規模養殖戶,散戶比例已經很低,不超過5%。中小規模是未來畜牧養殖業向現代化轉型的主體,是實現適度規模養殖,推動家庭牧場及合作社發展的中堅力量。
倒奶現象,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原奶價格遠高于國際并且兩者矛盾激化的一個縮影。長期來看,國內原奶的高價將成為抑制奶牛養殖健康發展的根本障礙。但筆者認為,國內原奶價格劣勢是階段性的,它是中國養殖業現代化轉型必然經歷的過程。2004年以前中國原奶價格總體低于國際平均水平,2008年前與國際水平相當。當時小農養殖的產業組織模式具備較明顯的經濟性,飼料自給能力強且價格偏低,人力成本忽略不計。過去中國原奶是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實力的,但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落后,養殖加工利益矛盾突出,隨著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傳統小農養殖體系完全被瓦解,并由此開啟中國奶牛養殖轉型之路。
這些年國內原奶價格高漲,并高于國際,根本原因有三:一是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產業組織模式發展滯后,養殖積極性嚴重挫傷,奶源供應不能穩定。產業組織模式現代化發展,有助于提高養殖戶市場地位,增強博弈加工企業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養殖積極性,從而為實現與加工形成專業分工、合作互補,利益分享、風險分擔一體化發展的合作模式奠定基礎。二是轉型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系統性”成本高,主要表現配套的飼料、防疫、擠奶、配種、運輸等沒有形成很好規模,布局結構不合理,防疫體系分散不統一,沒有與養殖同步發展。三是規模化發展方向偏差。萬頭以上大規模養殖,因為飼料供應半徑過大,集中飼養帶來防疫、糞污處理等問題,是典型高投入高產出,而大規模牧場高奶價成為國內原奶價格整體上漲的原因之一。
筆者認為,盡管受到土地、水等資源瓶頸限制,但順利實現產業轉型并建立起以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為主的中國奶牛養殖,原奶價格未來在國際上必然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針對目前倒奶現象,建議政府各部門能夠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保護國內奶源,緩解養殖、加工之間矛盾,抑制進口過快增長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同時,針對問題筆者有以下五點建議:
一是建立奶粉臨時儲備。初步評估,目前企業奶粉積壓有20萬~30萬噸,占用資金幾十億元,企業庫存調劑供求的功能已經失效。通過建立儲備,有助于增強收奶積極性,提升養殖戶信心,進一步遏制倒奶面積擴大,甚至再次殺牛。
二是提升國內乳品各項生產指標,引導企業盡量使用原奶作為生產原料。在乳品低溫化發展方面,鼓勵、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在配套冷鏈建設上給予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
三是通過提高技術標準,提升進口乳品準入門檻,保障優質乳品進入中國市場。通過熱處理傷害等指標對進口奶粉進行分級管理,級別低的產品加征特別關稅;進口UHT奶,做奶源及加工認證,并對保質期過長產品加以限制;建立進口乳品黑名單制,多次出現安全問題,取消生產企業和品牌認證資質;對有低價傾銷和操控市場嫌疑的采取相應法律手段。
四是加快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推動產業組織模式升級;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畜牧養殖保險制度推行,降低養殖風險;財政養殖規模補貼應以適度規模為主,散養和超大規模養殖兩頭減少。
五是加強對乳品相關常識和營養知識的公益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對乳品營養健康知識進行普及;開展乳品安全問題的專項講座,化解消費者誤解;對于無中生有制造安全問題或虛假信息,從而獲利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作者為乳業高級分析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