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1-15 09:18:24
每經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機床行業2014年的企業虧損面達到36%,這一數據來自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惠仁。
近日的一次座談會上,陳惠仁介紹說,2014年1~11月國內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1.7%,產量下降2.1%,銷售收入下降1.5%,產品庫存增加了4.3%。
據陳惠仁判斷,2014年機床行業主體依然沒有走出下行區間,但是下行幅度明顯趨緩。亮點在于出口情況顯著增長,前11月同比增長22.5%。
中國機床行業自2011年下半年進入下行階段以來,已經調整了兩年半。陳惠仁認為,此次調整受影響最大的是重型機床和低端機床。
雖然整個行業在下滑,但下行的節奏并不是齊步走。“重型機床是機床行業此輪下滑的重災區,產銷水平已經降至2010年最高峰的兩到三成左右。”陳惠仁道。重型機床的需求主要來源于重化工下細分的能源、原材料、基建、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
低端機床的需求下降也非常顯著,目前的水平也僅為峰值時的兩到三成。陳惠仁解釋稱,一是因為整個市場需求總量下降,二是需求結構升級。
“產業鏈的低端往往意味著機床功能的通用性,為用戶提供的僅是實物產品。”陳惠仁認為,企業只有在產品深度上下功夫,瞄準有限市場的細分領域,深入挖掘才是結構升級的新路。而要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就意味著要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與之伴隨的則是要為客戶提供一套解決方案,而非某一個實物產品。
什么都能做,但什么也做不好,這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機床行業面臨的一個通病,這也折射出機床行業大而不強、專業性欠缺的現實問題。中國的機床企業過去走的是產品專業化之路,也就是說,一種機床可以應用到很多地方,這種“萬能型”的機床卻不再符合生產需要。
對于2015年的預測,陳惠仁表示,全行業運行情況將與2014去年持平或小幅增長,并逐步走出下行區間。但值得注意的是,機床行業內部已經開始出現分化的跡象,長期占據市場主導的大企業受到的下降沖擊最大,相比而言,部分民營企業卻在下降潮中逆勢上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