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01:07:4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四A股續跌,滬綜指跌1.31%至3262.3點,深綜指跌0.62%至1529.38點,中小板、創業板跌幅相似。盤面看,金融等權重股依然承壓,部分反映了市場對資金面的憂慮。
影響市場最大因素無疑是“證監會將進行第二輪兩融檢查“消息。雖然證監會已及時稱“不宜過分解讀”,但股市仍未能免于下跌。想必投資者對“1·19”慘跌記憶深刻,有些后怕也很正常。
在1月19日兩融規則趨于嚴厲后,兩融余額先短暫回落但很快就回升,這說明“新開兩融賬戶受限于50萬元的門檻”對兩融總規模影響有限。筆者相信,在券商兩融資金原本就捉襟見肘時,兩融門檻其實沒有實質性利空。
投資者也許不必太過看重管理層監管活動,筆者懷疑越是監管,其實便越可預期降息或降準。
美聯儲今年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歐央行卻大舉寬松,這在一定程度上已挑起了非美貨幣間的貨幣戰。最近世界上有許多央行突擊性降息,顯然是與上述兩事相關的——一方面有與歐元打匯率戰因素,一方面是想搶在美聯儲加息前動手 (在美聯儲加息時才降息更有可能引發資本外逃)。
最近人民幣名義上有貶值壓力,但實際上對非美元幣種只有升值壓力,這將影響我國對除美國之外地區的出口。因此,目前我國降息或降準壓力其實已稍高于之前。目前暫妨礙我們降息或降準的因素除了擔心股市過熱外,另有擔心加重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然而我國利率是顯著高于絕大多數主要國家的,存準率更高,故央行降準或降息的機會仍較大。
有人認為降息會減少與美元間利差,誘發資金外逃,筆者卻認為不能完全這么看,因如果不通過降息、降準來提振經濟,光憑這點利差更難留住外資。比如說,俄羅斯、巴西那種高利率未必就能留住外資;日元、瑞郎那種低利率未必就不能留住外資。全球資金流動及匯市原理是非常復雜的,很難片面地理解,因此考慮宏觀政策時應有全局觀念。
大盤另一壓力是市場有傳言稱下一批約20家新股將于下周啟動。由于最近幾個月來每遇新股發行大盤多半有階段性回調,故一部分投資者已習慣于在新股發行期間先行回避,所以就增加了股市賣壓。
后市方面,個人相信大盤仍將震蕩盤整,出現較大跌幅機會比較有限,投資者大可不必無端慌張。操作方面,考慮到期權將于下月9日推出,近期投資者對權重股中的50成分股可稍加關注,特別是有望率先推個股期權的品種。至于其他權重股,暫時可忽視,因畢竟近期市場多頭有些氣餒,恐怕買入意愿暫時不足。
當成交有限時,顯然應更側重于小票或成長股。在小票品種方面,一般應注意年報因素。此外,可能還要回避些有惡意高送轉嫌疑的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