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01:31: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按照國家統計局安排,下周二(2月10日)將公布2015年1月份CPI數據。目前多個機構預測,CPI不僅會延續去年持續走低的曲線,而且很可能低于1%。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春節因素影響,今年1月,食品價格環比可能僅會小幅上漲0.3%、遠低于去年2.5%的漲幅,從而可能拖累同比增速從上月的2.9%降至0.7%。
瑞銀報告指出,燃油價格持續下跌、消費需求乏善可陳,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非食品通脹率可能會保持低迷。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估計1月CPI同比增速會從12月的1.5%降至0.7%。
交通銀行判斷2015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0.8%~1%左右,取中值為0.9%,相比上月有明顯回落,同時也可能是自2009年11月份以來再次落入1%以下,將創下近五年來的新低。
工業品通縮的跌幅可能進一步擴大。1月中旬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中有42種下降,5種持平,僅3種上漲,其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及橡膠產品價格環比均下跌。
汪濤說,隨著實體經濟步入淡季、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跌,國內原材料價格也進一步下跌,PMI購進價格指數創下一年多來的新低,估計1月PPI同比跌幅將擴大至4%。
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本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也直接表明了央行對物價短期難有明顯增長的判斷。
在剖析降準原因時,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包括繼續走低的PMI指數和繼續減速的房地產投資等;通脹率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相比之下,PPI持續負增長需政策更加關注。交行觀點認為,此輪工業通縮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結構性轉變”正在進行,這一調整和轉變的進程將是緩慢的和漸進的。同時考慮到近期翹尾因素均為負值,預計PPI負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工業通縮成為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之一。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預計進一步貨幣寬松將在未來幾個月實施。中國人民銀行或將在春節前加大逆回購操作額度以滿足季節性的高流動性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