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9 01:15:37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自從開始走“大標”模式后,紅嶺創投的投資風險日益顯現。繼半年前曝出1億元壞賬后,紅嶺創投近日再次遭遇7000萬元的大額壞賬。
2月7日,紅嶺創投發布公告,承認此前發布的一個項目面臨風險,不過已經申請了財產保全,并且承諾會按期向投資人兌付。昨日(2月8日)晚間,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朋友圈發布消息稱,紅嶺創投在2月14日將有重大消息發布,“消息有點震撼”。昨日稍早,周世平還透露,紅嶺創投將在2015年3月底完成近5億元的增資,并計劃跟一家公司進行重組合并。
在業內人士看來,P2P網貸本來就是風險比較高的行業,而做紅嶺創投長期做大項目,而大項目模式并沒有太大的優勢,風險相對也比較大。
7000萬借款面臨風險
2月6日,多位網友在紅嶺創投論壇發布帖子質疑 “安徽4號標”存在風險。隨后,周世平在論壇里面發布帖子確認了這件事情,稱“去年森海園林的情況已經在貸后管理中發現,因有資產抵押及擔保措施,該項目沒有終極風險。”并稱“紅嶺創投總公司及安徽分公司資產保全部門已經及時介入處理,并有廣西某上市公司洽談收購,應該可以順利化解風險,同時紅嶺也在法院起訴進行確權。”
安徽4號項目是紅嶺創投2014年6月發布的快借標,當時借款方融資金額7000萬元,其中,5個月期限的1000萬元,11個月期限的1000萬元,18個月期限的5000萬元。當時的公告資料顯示,借款主要用于采購苗木、石材和施工墊資。當時的風控措施主要包括關聯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擔保,學院提供學費收費權質押,借款主體股權100%質押等。
紅嶺創投在2月7日發布的公告中稱,公司在9月份就開始關注這件事并且已經介入。目前紅嶺創投已經向福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申請財產保全,并于2014年10月查封借款人、擔保人名下房產合計37套,面積達到27.52萬平方米。此案件將于2015年5月21日開庭。
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該項目已經法院立案查封5億元資產,5月底開庭審理,目前評估回收可能性較大,但處置資產過程復雜,時間不確定性較大。
將與一家上市公司重組
2014年8月,紅嶺創投曾經曝出1億元壞賬,當時紅嶺創投先行作出了賠付,目前這個項目還在走法律程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紅嶺創投從2014年開始嘗試做大項目,并且將大項目作為利潤中心,公司規模迅速擴大。紅嶺創投此次發布的說明顯示,截至2014年末,紅嶺創投待收貸款余額已超過70億元。
大額項目接連出現風險,以后是否會改變態度?周世平表示,項目是目前利潤來源的主要手段,2014年隨著銀行管理團隊的加入,完善管理需要過程,今后項目將向其他行業延伸。周世平稱,“2015年紅嶺創投預期將有管理費收入8億~10億元,如果扣除3億元左右的壞賬,以及人力成本,還可做到凈利潤2億元以上。”
對于森海園林項目的風險,周世平回應稱,“以前的風控團隊存在不完善,所以去年團隊整體更換,陣痛難免,我們早有心理準備。”
2014年,紅嶺創投曾經對原來的風控團隊進行調整,引入了新的風控團隊。周世平表示,森海園林項目是2014年上半年的單,當時團隊開始更換,但是工作還沒有交接。
此外,周世平昨日還透露,紅嶺創投將在2015年3月底完成近5億元的增資,在增資完成后,計劃跟一家公司進行重組合并,不過由于該公司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披露前,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2015年2月8日晚間,周世平在朋友圈內發布消息稱,紅嶺創投在2月14日將有重大消息發布,并稱“消息有點震撼,請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P2P風控是行業普遍難題
風控問題無疑是所有金融行業面臨的大問題,對于P2P行業來說這個問題更加凸顯。珠寶貸總經理李筍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互聯網金融來說,風控仍然是核心問題。
萬家兄弟執行董事董博淳表示,相比銀行來說,P2P行業面對的本來就是一些資質沒有那么好的企業,風控難度也比較大。
李筍也認為,銀行通常是選擇有抵押物的企業,P2P做中小微有時候會做一些沒有抵押物的,這些都是很難在銀行拿到貸款項目的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做大單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李筍表示,P2P的風險把控能力本來就比不上銀行,而且征信體系等也沒有完全向P2P放開,如果選擇做大金額的,風險會很大。
董博淳也認為,P2P資金本來就很貴,如果這種很貴的資金,用的期限還很長,本來就是很有風險的,目前也沒有什么行業可以承擔這么高的資金成本。在他看來,P2P產品最好遵循小額分散,同時,還要考慮公司的運營情況、現金流情況等。
李筍也認為,期限短一點,風險相對會小一點。如果借款額很大,而且期限很長,確實會存在很多變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