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3 00:55: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近日,包括雅詩蘭黛、資生堂和科蒂在內的數家外資化妝品巨頭發布了財報。昨日(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這幾家公司的財報發現,外資化妝品巨頭的業績出現分化。
其中,資生堂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前9個月,凈利潤增長66.1%至278.2億日元,期內營業利潤同比減43.6%至188.1億日元;香水巨頭科蒂集團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二季度,收入按年下跌4.8%至12.596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2%至1.254億美元;伊麗莎白雅頓集團二季度由盈轉虧,而且虧損幅度高過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12月31日,雅詩蘭黛凈銷售額為30.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0.2億美元增長1%。
此外,在化妝品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外資巨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相比前幾年也偏弱。目前,歐萊雅尚未公布業績,但據一位歐萊雅內部人士透露,公司2014年增長并沒有延續前幾年的兩位數,而是個位數增長。雅詩蘭黛則表示,其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資深品牌營銷專家張兵武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中國化妝品市場確實總體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外資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仍處于主要地位,基數變大后增速放緩也是正常的。“相對來講,本土品牌取得20%以上的增長也是比較正常的。”
不過,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達到1825億元,同比增長10%,增幅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末位。
記者注意到,目前外資化妝品巨頭在中國市場的變革,不少是在渠道方面。有分析指出,此前外資巨頭相比國產品牌在渠道布局上顯得相對不夠靈活,但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和行業渠道的變革,外資也在加速渠道變革。
天貓提供的中高端美妝品牌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的時間表顯示,2012年僅有2個中高端品牌官方入駐天貓,但過去兩年增速較快,其中,2013年有4個,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2個。
此外,外資品牌的渠道變化不僅在B2C渠道,2014年底,伊麗莎白雅頓宣布布局微商渠道,并為微商渠道專門設定了產品,成為首個進軍微商渠道的國外化妝品品牌。
“伊麗莎白雅頓的微商布局,感覺定位并不是很清晰,僅僅想在困局中抓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同時也搞亂了價格體系。”張兵武說,“公司最應該做的應該是O2O模式,比如線下體驗線上銷售。”
寶潔公司日前宣布,與國內一家中端酒店集團維也納達成合作,為其提供旗下的飄柔和佳潔士等產品,并第一次允許酒店打上寶潔產品的標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