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05 17:09:52
陜西省發改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協議成交量為15億度,是去年交易量4倍。
每經記者 畢華章 發自西安
繼去年下半年試點電力直接交易后,陜西今年再擴容這一政策。
陜西省發改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協議成交量為15億度,是去年交易量4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被列入電力直接交易的電力用戶,也由去年的12家擴容至35家,禮泉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冀東水泥鳳翔有限責任公司、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等多家在陜公司被列入其中。
電力直接交易是指,符合準入條件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按照自愿參與、自主協商的原則,在電力交易平臺直接進行的購售電交易,電網企業按規定提供輸配電服務。參與主體包括電網企業、符合準入條件的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已有山東 山西、廣東、福建、江蘇等多個省份實施電力直接交易,其中廣東、江蘇等省份行動更快一些。陜西的電力直接交易于2014年下半年開始在資源富集的榆林試點。
在電力直接交易過程中,政府部門扮演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并不參與具體事項,更多的是履行把關職能。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認為,電力直接交易是能源價格改革非常重要的部分。“現在天然氣、原油等各方面價格都在放開,逐步市場化。但電力市場由于上游供電企業以及電網都處于相對壟斷的地位,現在只能部分試點。”
她分析稱,如果各地試點效果較好,后續將會逐步推廣,未來的目標是更加市場化,或許會吸引各類資本進場,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
不過她表示,光伏發電或風力發電現在沒有辦法與煤炭發電有效競爭,因而需要照顧清潔的新能源發電領域。
“相對而言,能源領域煤炭發電的優勢最大,如果將市場完全放開,那么隨著其消費的增長,煤炭勢必將擴大生產,但這實際上不符合能源消費結構改革的意義。”她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