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2 01:01: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臨近“3·15”,哪些上市公司會曝出“黑天鵝”?這成為機構投資者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不少基金經理為防火防盜防“黑天鵝”,各出奇招,有的四處托關系,找央視節目組要曝光企業名單,以防自己手中持股遭殃;有的干脆提前減倉可能成為“重災區”的消費股;有的索性把手中持股的上市公司高管都聯系上,向公司高管打聽最近有沒有可疑的媒體人員出沒。總之大家各尋出路,避免躺雷。
一家大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最近不少基金經理都減倉消費類股票,“3·15”快到了,消費股一直被認為在這段時間是容易出現“黑天鵝”的領域,且每年都有不少消費類公司被曝光。在搞不清楚究竟哪些公司、哪家公司將“中槍”的背景下,只能整體減持。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大家都說消費股是弱周期具備持續成長的個股,這我不否認。但是,A股市場上幾次非常嚴重的基金踩踏事件都發生在消費股上,比如重慶啤酒等。所以,這也讓人在具體操作時很矛盾。”他進一步表示,消費行業由于非常貼近公眾生活,特別是食品行業,所以受關注度很高,相關事件的影響力也很大,并且事件和問題調查起來的難度比化工類、醫藥類個股都要低,所以曝光頻率也比較高。他說:“臨近‘3·15’,重倉消費股的投資和還是比較緊張的,‘黑天鵝’事件或多或少會波及行業,所以干脆減持了一些。”
記者注意到,除上述采取整體減持的基金經理外,也有另辟蹊徑者,希望能拿到央視“3·15”晚會曝光名單,甚至甘愿化身“狗仔隊”。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正多方打聽,還托了不少媒體圈的朋友,也跟一些與央視合作過的工作伙伴積極聯系,試圖打聽到央視“3·15晚會”曝光名單。他還每天都在網上搜索有關“3·15”話題的新聞,并由此預期哪些熱門話題可能得到關注,進而在持股上作出避險決策。
此外,還有一位基金經理表示,最近他與上市公司聯系特別緊密,一是密切跟蹤公司的發展和經營情況;二是提醒上市公司做好安保工作,如果有疑似記者的人在附近出沒,必須特別留意。他還提醒上市公司高管,一定要在生產經營上嚴格規范運作,不要因貪圖小利而吃大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