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3-19 00:50:09
國內中資大行可通過持續大額結匯的方式來調控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所以透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價格的走勢,基本能判斷央行對于市場的指導性意見。
每經編輯 葉檀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就在周二匯率市場人民幣尾盤拉漲逾百點之后,昨日早盤,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再度大幅上揚,至近兩個月的高點。與之相應,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也連續第二天上漲,報6.1556。
一直以來,國內中資大行為了國際市場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可以通過持續大額結匯的方式來調控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所以透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價格的走勢,基本能判斷央行對于市場的指導性意見。
從目前情況看,中資大行還是在維持人民幣匯率。根據3月16日外匯谷的報道,前期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市場美元強勢與在離岸價差較大引發的套利盤在境內大額購匯。一家股份行的交易員稱,“現在的市場是雙向波動,還是蠻正常的。”
根據交易人士透露,這兩天都有固定的幾家大行在不斷地結匯。而中資大行持續地結匯,令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得更穩。
來自外管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銀行自身結匯127億美元,去年12月金額為102萬億美元,而11月只有43億美元,10月為28億美元,9月僅為18億美元。從2010年開始,中資銀行自身結匯最高峰出現在2011年9月的325億美元,以及2011年12月的242億美元。今年1月和去年12月的銀行結匯金額在數據表中也占據前列。
今年1月,銀行自身售匯的金額是93億美元,去年12月為81億美元,11月為71億美元、10月為62億美元。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銀行自身結售匯數據處于順差,與代客結售匯數據逆差形成鮮明對比。民間大量“藏匯于民”坐等美元強勁升值之際,中資商業銀行在拋售美元、烘托人民幣,以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的穩定。
在“兩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對人民幣匯率波動非常淡定,指出“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人民幣匯率波動是正常現象”,但央行不可能坐視人民幣匯率在波動區間上限每天持續貶值。
光大證券宏觀組崔嶸與徐高的研報指出,2015年以來,亞洲國家中菲律賓比索、泰銖和印度盧比匯率相對堅挺,而人民幣匯率在本輪新興貨幣貶值潮中并沒有顯著跑贏亞洲其他幣種,這意味著除了美元升值因素,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也源于國內基本面因素的變化。
美聯儲如果年中加息,強勢美元可能“血洗”其他貨幣,離岸價差擴大將引發套利資金持續大額購匯,加上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國際市場人民幣貶值壓力劇增。
人民幣匯率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波動,如果貶值引發對中國經濟的巨大質疑,則會得不償失。商業銀行結匯應對國際資本沖擊,在美元與其他貨幣之間走鋼絲,是無奈之舉,也是明智之舉。
國際資本市場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連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國香港特區也是如此。人民幣貶值預期使得居民持有人民幣意愿有所下降,滬港通等各類人民幣的“出路”越來越多,導致香港市場的人民幣流動性趨緊。今年2月以來,香港人民幣同業銀行拆借利率一直較高,隔夜利率最高一度超過8%,而后雖有回調,但仍處高位。為了吸納人民幣存款,繼工銀亞洲、交銀香港、渣打銀行等之后,永隆銀行近日也推出了人民幣定期存款優惠政策。
國際資本流向美歐市場是大趨勢。據Dealogic數據,今年期限超30年的國債、公司債發行量已高達690億美元,同比漲12%,較10年前發行量翻了一番。3月10日,英國政府計劃以2.62%低利率發行53年期的債券。黃金的萎靡不振,導致美歐債券成了國際避險資金的最佳選擇,盡管已經逼近零利率,仍有一些央行開始沒心沒肺地征收“存款稅”。
匯率切忌走極端。有人主張應該讓人民幣匯率一步貶到位,這當然不是好主意。在資本項目不開放時,我們不知道底部在哪里,正如以前人民幣升值時不知道頂部在哪里一樣,只能通過外匯存款等進行測試。調控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是不得已之舉,穩定匯率最終還得要靠經濟與貨幣信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