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5 00:52:4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互聯網必須要做。”中信銀行行長李慶萍昨日(3月24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在當天的年報業績新聞發布會上,李慶萍表示,“2015~2017年的發展戰略,中信定位為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
李慶萍表示,未來三年的規劃要緊扣國家的戰略發展,“在京津冀一體化方面,成立了工作小組,精選了20多個京津冀一體化項目,16個項目已獲批準,投放了6個項目80多億。開通了信審綠色通道,另外也有專項信貸規模。”
中信銀行分管零售板塊的副行長曹國強表示,今年將推出直銷銀行。
高管:提前加大不良清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繼續保持傳統銀行業務優勢外,中信銀行在去年全面啟動零售戰略二次轉型,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個人客戶數量達4475.6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6.32%;個人客戶管理資產規模9118.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5.77%。實現零售金融營業收入237.88億元,占全行營業收入的19.90%。
曹國強表示,中信銀行將進一步打造零售銀行的經營服務體系。比如抓硬轉、軟轉,硬轉就是網點規范化、標準化,今年重點偏向小型化。
同時,曹國強透露,今年將推出直銷銀行、智慧社區O2O建設。跨界合作方面,要進一步強化與電子商務平臺、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以及數據提供商的跨界合作,重點推進產品、渠道方面的合作,實現網絡引流,從而實現批量獲客。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集團實現歸屬該行股東的凈利潤為406.92億元,同比增長3.87%,撥備前利潤782.47億元,同比增長21.33%。報告期末,中信銀行集團不良貸款余額284.54億元,不良貸款率1.30%,撥備覆蓋率181.26%。
中信銀行分管風險管理板塊的常務副行長孫德順表示,銀行業面對風險資產的暴露和經濟形勢相關,從中信銀行2013年、2014年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同業中較早反映不良貸款增勢的,為此,中信銀行加大了不良資產處置和結構調整的力度,主動退出了一些行業。同時,也加大了不良集中地區的清收力度,在不良資產轉讓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
“雖然不良雙升,但還是保持在合理區間。從2015年來看,應該說經濟調整期肯定會對銀行資產質量帶來很大影響,我們一方面要止血,另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2015年新增不良會得到很好控制。目前來看,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可能都會雙升,中信銀行的比例可能略有增加,因為我們提前三年下手,對不良資產的消化和清收力度加大。”孫德順說。
京津冀項目已投80多億
李慶萍表示:“其實,我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長21.33%,這說明我們的盈利能力還是很強的。”
李慶萍表示,中信銀行未來三年的規劃,一定會緊扣國家戰略發展,“在2015~2017年的發展戰略中,中信銀行定位為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中信銀行是中信集團下最大的子公司,我們希望借助集團的綜合平臺為客戶搭建既有金融方面的綜合融資服務平臺,同時也有實業、同業方面的平臺,互聯網必須要做。”
“在我們新的三年規劃中,對我們的業務、區域戰略定位是一定要符合國家大勢,比如現在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亞投行的成立,中信銀行的戰略都是相符的。我們成立了工作小組,精選了20多個京津冀一體化項目,16個項目已獲批準,投放了6個項目80多億。京津冀一體化方面也開通了信審綠色通道,另外也有專項信貸規模。另外,我們把集團的實業,如中信建設、中信地產、中信信托、信誠基金等都放在平臺上,搭建綜合服務。”李慶萍表示。
李慶萍還透露,中信銀行正在研究“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方案,同時,在上海、天津、廣東自貿區等方面也會制訂服務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