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 01:04: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購買信托可以投資養肉牛了!
近日,中糧信托成立國內首個農產品價格指數投資信托,募集資金投資于肉牛收購和育肥,委托國內最大的肉牛養殖企業之一——通遼余糧畜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余糧畜業)進行肉牛價格指數投資。
不同于傳統信托產品籠統的預期收益率,此次中糧信托這款創新產品的交易結構,采用浮動收益模式,首次將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與肉牛的市場價格漲跌直接掛鉤,投資者可直接享受到肉牛價格增長的紅利。
一家地方性信托公司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看好這一模式,但畜牧業或農產品行業個體企業對資金需求僅為千萬元量級,規模較小,信托公司從中獲取利潤的空間有限。
預期年收益:
7.5%~10.5%
這款名為“中糧信托·肉牛指數投資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肉牛1號)成立于3月13日,募集資金1850萬元,期限1年,募集資金用于委托余糧畜業作為投資管理人進行肉牛育肥,出欄后由余糧畜業統一包銷。
值得關注的是,該產品預期年收益在7.5%~10.5%間浮動,投資收益與農業部每周發布的全國牛肉每公斤平均價格(即肉牛指數)掛鉤。
該款信托產品選定肉牛價格60元為基準肉牛指數,對應基準肉牛指數回報率為9.5%,扣除0.5%的相關費用,投資者對應預期年收益為9.0%。以此類推,肉牛價格指數在基準上每增加1元,對應預期收益增加0.1%,肉牛價格指數大于等于75元時,對應投資者預期收益為10.5%,不再增加;肉牛價格指數在基準上每減少1元,對應預期收益減少0.1%,肉牛指價格數小于等于45元時,對應預期收益為7.5%,不再減少。
中糧信托農業金融部該項目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養殖業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行業,不過長期缺乏合適的投資路徑。中糧信托積極探索覆蓋生物性資產的信托產品,此前推出過生豬養殖和肉雞養殖投資信托。但實際操作中,牲畜均采用大規模養殖的方法飼養,如果僅以項目投資的某批次牲畜的投資回報率計算,日常核算工作量非常大。如初始收購成本、日常飼養成本、人工成本等各項費用,難以逐一統計,也很難向投資者直觀呈現。”
養殖投資利潤與市場價格的相關性很高,中糧信托正是運用這一邏輯將投資收益與權威部門監測發布的農產品價格指數掛鉤,大大簡化了成本核算,使投資收益更為透明。
前述項目負責人表示,“肉牛1號將投資收益與肉牛價格指數掛鉤,浮動成本區間養殖企業愿意接受,投資者也容易理解收益計算方式。從發行結果看,很多個人投資者認可該模式,愿意與企業共擔部分價格風險。”
據了解,中糧信托此款信托產品根據肉牛育肥的周期,設計了每6個月分配1次產品收益,及時分配收益紅利。
業內:畜牧等產品利潤空間有限
中糧信托前述項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之所以介入肉牛養殖行業,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消費不斷升級,中國市場對牛肉的消費出現井噴,牛肉價格持續上漲,但肉牛數量和產量卻逐年減少。
公開數據顯示,牛肉價格從2008年的每公斤30元漲至如今的60多元,漲幅超過100%,近一年來才步入平穩期。此外,2008年~2012年,肉牛存欄量從8900萬頭減至6500萬頭。
前述地方性信托公司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傳統畜牧行業很難從銀行獲取融資,因為銀行融資需要固定資產抵押,而信托公司可利用制度優勢與傳統畜牧行業合作,將牲畜作為財產委托企業進行管理,變相將企業的資產盤活。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記者主要導,當前,無論嘗試推出消費信托,還是試水畜牧業信托,信托公司開始更多著力于民生消費類行業。
中糧信托前述項目負責人表示,農產品價格指數與投資收益掛鉤,投資者與企業共擔部分價格風險的模式,可以大規模復制于其他農產品行業,尤其是缺少期貨市場的農產品。未來,還將嘗試引入消費信托或消費眾籌為企業開拓終端渠道。
不過,前述研究員表示,對信托業傳統業務而言,畜牧業或者農產品行業個體企業對資金需求僅是千萬元量級,規模較小,企業自身能夠承擔的風險能力較弱,信托公司從業務中獲取利潤的空間也相當有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