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15 00:48:05
大盤向好最關鍵因素還是政策面,很明顯,從3月中旬以來的這波漲勢,有關方面的態度與去年12月截然不同。過去是連發四封公開信提示風險,現在卻以春秋筆法支撐信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二A股漲跌互現,滬綜指漲0.34%至4135.56點,深綜指跌0.27%于2181.89點,成交放大。在權重股中,電力股、“一路一帶”等品種領漲,銀行股、保險股則大多下跌,券商股則漲跌互現。
港股昨稍有調整,滬深B股則一漲一跌,滬B強于深B應與其折價相對較多相關。經過這一輪上漲后,B股目前已進入大致平衡區,未來對A股資金分流作用將有所弱化。
B股或港股追趕A股應有個度,是不太可能追平的,甚至連“比較接近”可能也很困難。因為A股市值是可用于申購新股的,就目前情況看,全倉打新應有一二成的年化收益率,持港股或B股則無此“福利”。還有,匯兌成本及傭金成本也是應考慮的因素。
個人認為,無論是港股還是B股,當其較A股的折價率已不到三成時,吸引力差不多就已喪失殆盡。
周二A股顯然已感受到IPO壓力,今、明兩天仍將承受考驗。除了IPO干擾外,本周另有期指交割及期指新品種上市,所以市場籌碼可能松動,出現較大換手。不過筆者認為籌碼松動不一定是壞事,這樣的松動與換手應有利于加速獲利盤的清洗,有利于后市發展。當大盤扛過本周IPO等干擾后,很可能再起一波軋空行情,想申購新股的投資者理應掂量一下,看看是否值得。
筆者估計這次IPO仍有可能與3月份的那次一樣,無法構成太大的沖擊,因如今市場流動性實在太過充裕。以周二交易所國債回購利息來說,遠低于前幾次新股申購時,一天期的回購利率最高才9%,而以往動不動就升至30%,甚至是50%。至于銀行間拆借價格,那就更加充裕了,最近Shibor已連跌了一個多月。
大盤向好最關鍵因素還是政策面,很明顯,從3月中旬以來的這波漲勢,有關方面的態度與去年12月截然不同。過去是連發四封公開信提示風險,現在卻以春秋筆法支撐信心。
當政策面支持股市上漲時,此時唯一還能妨礙上漲的因素便只能是資金緊缺,然而現在資金明顯泛濫,所以識相的也只能忍受些泡沫并順勢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