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1 00:47:41
◎余豐慧
上周五,李克強總理前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考察,并在工商銀行主持召開了一場座談會。這是繼總理赴東三省調研老工業基地升級轉型后的又一次重要調研活動,而選擇召開一個由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相信其中自有深意。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是一個老話題,但大型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仍然不令人滿意。銀行除了正常的利息收入外,五花八門的收費種類仍然繁多。企業等各種經濟主體與銀行打交道的成本仍舊居高不下。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突出。
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要。筆者認為,這是李克強總理考察兩家銀行并召開金融座談會的重要原因。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喊了多年,最近幾年呼聲更高、出臺的辦法更多,但效果始終不好,原因何在?
現在看來,十多年來,金融機構對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各種會議及制定的措施已經產生了疲勞癥和“抗藥性”——你急我不急,你有政策我有對策。如果沒有釜底抽薪的改革措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通過市場倒逼,才能讓金融機構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金融業要進一步發展,還是要靠改革。”
筆者認為,應該構建充分競爭的金融市場格局,改革目前金融特別是銀行競爭不充分、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上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的傳統金融體制是當務之急。只有依靠構建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去倒逼銀行改革,才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治本之策。
當前,必須要在兩個方面加快推進改革:
一是民間資本設立銀行的步伐應該加快,準入門檻應該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設立銀行的最大顧慮是風險問題,一旦破產倒閉,將會對大眾存款人帶來風險。不過,現在存款保險制度已開始正式實施,這也徹底解決了銀行最大的難題——存款人存款風險的兜底問題。有了制度的保障,對民間資本設立銀行可以逐步放開手腳,至少不用像以前那樣瞻前顧后。
有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駕護航,民間資本設立銀行的規模和數量都應擴大,覆蓋的區域行業也要快速擴展。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金融資源配置不公、實體經濟金融服務不足等問題,都亟須成立服務定位多層次的眾多中小微銀行等金融機構去破解。溫州民商銀行收費只有一項,如果民營銀行數量迅速擴大,對傳統大型銀行就會形成一種倒逼機制,讓他們不降費都不行。
二是要大力推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李克強總理在座談會上要求,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發源于市場、民營資本、帶有草根性質的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已經起到倒逼傳統銀行改革的作用。
比如,支付寶等網絡第三方支付的蓬勃發展,其良好的客戶體驗和轉賬結算支付幾乎是免費午餐模式,這已經使得傳統銀行的銀行卡等高收費支付轉賬結算業務大幅度下滑,正在平抑整個經濟金融交易價格過高的現象。
實體經濟之所以融資難、融資貴,從金融機構來講,主要問題在于競爭不充分,在于大型銀行相對地壟斷了金融資源和市場,金融準入門檻過高,競爭主體太少,民間資本設立銀行審批太難。
降低民間資本辦銀行的門檻,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將會產生鯰魚效應。在充分激烈競爭的格局下,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也將迎刃而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