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00:59: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歐陽凱 實習生 吳瞬
◎每經記者 歐陽凱 實習生 吳瞬
伴隨著“互聯網+”熱潮,O2O模式早已滲透到汽車后市場各個細分領域,企業都試圖探索出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但幾乎都著眼于PC端自建線上電商平臺或移動端打造APP、運營微信公眾號,同質化嚴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元征科技意圖另辟蹊徑,從車載智能硬件切入O2O汽車后市場,打造基于車聯網的車主、技師、修理廠三者合一的完整生態鏈。公司仿效樂視網以硬件切入市場,但“不靠硬件賺錢”的設想能否變成現實,尚是未知數。
用戶量為模式成敗關鍵
總部位于深圳的元征科技是一家傳統的汽車故障檢測診斷設備廠家,但它一直試圖轉型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可以實現車輛故障自主檢測的車載智能硬件golo6,成為轉型關鍵。
元征科技總裁劉正之表示:“硬件golo6的路線與以往已經完全不同,公司的戰略和團隊完成了一次很好的互聯網轉型。”
記者了解到,golo6將汽車實時診斷數據,通過移動互聯網,與線上技師直接對接。劉正之透露:“我們相當于汽車上的一個golo電臺,電臺上的媒體都是云端推送下來的,你只要說想聽什么,我們通過云平臺就會把你要聽的東西推送到你的汽車里面。”
除了前端體驗,golo6將車輛檢測、維修預約等后服務與前端貫通,構筑了一個完整的“車生活”。劉正之進行了現場演示,他輕按遙控器選擇需要的服務,車主若要維修保養車輛可直接通過硬件與客服聯系,客服會告知最近維修服務站點,并與之預約服務,車主甚至于可以通過檢測報告發布維修保養需求,由修理廠競價搶單。
元征科技希望借此構建起以車主、技師、維修企業為主的汽車維修及車生活平臺。在golo6之前,元征科技去年7月就推出了車載智能硬件golo4,為方便車主與技師的溝通,其還耗資7000萬向10萬名技師贈送了與golo4配套的技師盒子。據了解,雖然2014年全國使用元征golo4的用戶多達10萬,但效果卻并不理想。
他表示,公司計劃2015年建立起200萬的golo6用戶,為了達到目標,公司可能將不會從智能硬件上賺錢。“其實從一個硬件產品公司來說,應該有一種姿態,硬件上不賺錢,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考慮到未來用戶的轉化價值,甚至我們還會貼錢進去,先把用戶做起來。”
雖然元征科技并不打算從硬件賺錢,但產品的定價卻不低,其前代主打產品golo4的售價僅為499元,但golo6的在天貓的預訂價格則達到899元,這一價格較golo4接近翻倍。
“搶食”交通電臺廣告
雖然元征科技是汽車診斷設備行業的龍頭,但2014年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7.8%,凈利潤為-4679萬元。盈利從哪里產生?
劉正之表示,據統計一個車主平均每天開車2小時,而golo6的電臺娛樂功能將會完全“霸占”車主的這段時間,想象空間是巨大的。這一產品的成本不在于硬件,主要來源于發紅包等產生的運營成本。對于元征科技前期是否能支撐如此大的投入,劉正之表示,公司的資金完全足以支持golo6擴張到100萬用戶,會有人為此買單。
雖然想象空間驚人,但仍有人質疑這個硬件是否有實際作用,車一年也壞不了幾次。對此,元征科技副總裁蔣仕文解釋稱:“車不會經常壞,但洗車、維修、保養都是需要修理廠的,對于這一塊的剛需,我們把線下的資源用O2O模式建立起來。只要把產品的體驗做到極致,把線下的資源做到足夠豐富,就會成功。”
蔣仕文認為,O2O的核心首先是幫用戶省錢,其次是要幫他找到信得過、有質量保證的線下服務。
“O2O不是一個簡單的APP,線下必須有一套完整體系來支撐,除了對維修質量、維修企業的評價,還包括對技師的推廣培訓體系,我們的目標是在全國200萬到300萬技師中,平臺里做到100萬,全國40萬家維修店中要簽約10萬家。”蔣仕文說。
蔣仕文同時強調,元征科技的業務不一定會全國性普及,會優先發展北上廣深及西安等幾個重點城市。作為一家傳統企業,當前公司最為迫切需求的仍是平臺運營和線下地推人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