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企業不愿意推廣 常規稻遇冷

    每經網 2015-04-30 01:06:09

    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由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共118個,其中36個品種是常規稻。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取得的科研成果中,也有多個常規稻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但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超級稻中雖然常規稻也表現優異,但種子企業并不愿意大力推廣常規稻,選育常規稻也多是“公益性行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由于超級稻只是一個經由農業部確認的名號,因此在超級稻家族中,不僅有耳熟能詳的雜交稻,還有“深藏功與名”的常規稻。

    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由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共118個,其中36個品種是常規稻。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取得的科研成果中,也有多個常規稻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但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超級稻中雖然常規稻也表現優異,但種子企業并不愿意大力推廣常規稻,選育常規稻也多是“公益性行為”。

    企業不愿推常規稻

    “‘超級稻’三個字,對于種企來說,最大的作用便是宣傳推廣。”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是超級稻,企業往往選擇推廣雜交稻而非常規稻。農業部冠名的118個超級稻品種中常規稻為36個,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常規稻遇冷有其歷史原因。自從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首個雜交水稻品種后,人們往往把超級稻等同于雜交稻,選擇超級稻便意味著選擇雜交稻。“以前常規稻的產量、抗性都比較差,雜交稻出來以后,糧食才真正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水平。”廣東一種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常規稻已達到了很高水平,產量、抗性都更優秀的(常規稻)品種也不斷被育種家育成,與雜交稻的差距不斷縮小。

    據《南方農村報》報道,對比超級稻中的常規稻與雜交稻的省區市平均畝產,部分品種之間的產量差距并不大,相差不過幾十斤,而在上世紀70年代,常規稻與雜交稻產量每畝差200斤左右。

    但常規稻依舊遇冷,多位種子企業相關人士透露,種企也會制常規稻種子,只是“數量不多,種子企業不會推廣”。“常規稻我們公司有,廣東的(種子)公司都有常規稻,但都沒怎么賣。”廣東省內一家種子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陳女士則直接表示,廣東省內目前還沒有一家種子企業主營常規稻選育及推廣,對于從事水稻研究工作的她來說,這是“公益性行為”。

    常規稻是一次性買賣

    種子企業不愿意對常規稻進行推廣,作為超級稻的常規稻,只能束之高閣,“以廣東常規稻為例,廣東省農科院的專家的確做得很好,但他們做出來,沒有幾家公司愿意去賣。所以,那些常規稻是推不出來的。”王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據王先生透露,種子企業之所以不愿意推廣常規稻,最主要的原因是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如果把常規稻真正推廣出去了,“不敢說100%,但至少有90%的種子企業,在三年以后只能倒閉。”

    為什么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常規稻是可以留種且后代不分離的水稻品種,可以留種意味著農戶用第一年買的水稻種子進行栽培,收成后可以保留稻谷留作下一季或者來年種子用于播種,不需要再向種子經銷商繼續購買種子。

    “現在種田的人已經少了,常規稻還可以留種,如果(種企)主推常規稻市場就更小了。把飯碗都砸了,企業還怎么生存,畢竟企業還要維護它的市場。”廣東省內一種企負責人說。

    同時,不少水稻種子經銷商表示,利潤低是經銷商選擇不賣常規稻的原因,“利潤實在是太低了,比如,賣常規稻一斤可能只能賺2塊錢,賣雜交稻可能可以賺20塊錢。”一位人士表示。

    廣東省江門市是廣東省內常規稻推廣面積不斷擴大的城市,江門種業有限公司也在相應調整了其主營產品,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常規稻與雜交稻銷售比例由以前的3:7左右,變為了如今的7:3,無奈的是常規稻利潤比較低,兩者價格大約相差3倍左右,“常規稻一斤可能只可以賣7、8元”。

    “現在不少常規稻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品種,但即使品種好,推廣做得不好,還是會慢慢流失。”王先生說道。據《南方農村報》報道,有水稻研究員分析,接下來二者的較量仍將繼續,常規稻因可自留種,經營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漸薄弱;而雜交稻卻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戰勝常規稻,獨霸稻種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