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02:04:36
每經編輯 祝裕
云鬟凝翠,鬢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悠悠千載,峨眉山以三千米的高度,俯瞰人間。
時光沉淀下,除了這座山的傳說,更留下一個城的佳話。
成都向西南約160公里,重慶往西約370公里,青山守護中,即是“成渝地區后花園”——峨眉山市。
擁有國家5A級景區1處,4A級景區1處,四川峨眉山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佛教文化、武術文化、茶文化與自然資源交相輝映,峨眉山市構建出“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旅游業態新模式。
隨著青江新區的打造和高鐵的通行,峨眉山市更加觸手可及。融入“成都一小時經濟圈”“成渝西三小時經濟圈” 后,讓“平時快節奏工作,周末到峨眉享受生活”的自在生活正成為現實。
游客紛至沓來,2014年,峨眉山市接待游客92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1.55億元,同比增長均在20%以上。“加速”和“改革”,成為峨眉山市2015年旅游發展的重要命題。預計到2020年,將接待國內外游客17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0億元以上。在這片涌動著產業與資本的熱土上,文旅引領的服務業投資持續升溫。
因為這座山,愛上這座城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遠在盛唐,峨眉山便已是蜀中的美景標志。
峨眉山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峨眉山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緯30°附近,濃縮了千萬年來自然精華,景區面積623平方公里,其核心區面積154平方公里。主峰金頂絕壁凌空、高插云霄。海拔3079米之巔,有世界最高的金佛——四面十方普賢,集天地靈氣,映日月光輝;有世界最大的金屬建筑群,金殿、銀殿、銅殿氣勢雄偉;也有世界最壯麗的自然觀景臺,可觀云海、日出、佛光、圣燈、金殿、金佛六大奇觀。
除了天然秀麗的風景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峨眉山還是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峨眉山景區已成為集休養、養生、文化、娛樂、觀光、美食為一體的全新多功能復合型的魅力新景區。
悠悠千載,歲月不僅完美地留存了仙山美景,時光更沉淀下一座與山相依的國際旅游之城。
山為嚴父,城為慈母。峨眉山市正在打造“宜居”“宜養”雙宜城市,景區和城區為核心的“山城一體”戰略迅速出爐:景區以自然山水觀光和佛教文化為主題,城區強化旅游功能建設,以山水園林城市景觀、多種主題度假設施、經典養生、現代休閑娛樂和民俗文化為主題,實現旅游功能、要素的互補和空間合理布局,相互烘托,渾然一體。核心在“景”,著力點在“城”。“因為這座山,愛上這座城——峨眉好自在。”這是峨眉山市城市形象推廣語,也是青山綠水庇佑下,蜀人的真切感受。
大手筆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2014年,峨眉山市共接待游客92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1.55億元,與往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0.16%,25%。18個旅游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0795萬元,完成目標任務106.6%。而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峨眉山共接待游客5.73萬人次,同比增幅8.43%;實現門票收入660.45萬元,同比增幅16.95%。
游客數量和收入超目標量增長,是外界對峨眉山市最大的肯定。能夠成為全國最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和峨眉山市的政策密切相關。
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之一,2014年,峨眉山市圍繞“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規劃81平方公里,培育“四大產業”,實施“六大戰略”,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繼100億元投資2013年10月簽約峨眉文旅,2014年6月,中信國安200億元追加投資再度花落峨眉,打造中信國安峨眉國際旅游山城項目(二期)。隨后,接踵而來的高端商業資本紛紛逐鹿峨眉文旅:北京星光集團40億元投向天池文緣項目,打造峨眉獨具風韻的休閑體驗旅游新地標;新加坡客商13.8億元投向悅榕莊度假酒店項目;8月底萬達院線高調入住;美國萬豪、豪生紛紛搶灘……
未來幾年,峨眉山市將逐漸形成以峨眉院子、黃灣武術小鎮、天池文緣、九賓濕地公園等為代表的休閑度假區,以安納塔拉、艾美、悅愹莊、萬豪等為代表的星級酒店群,推動全要素旅游上檔升級。
此外,峨眉還以節慶營銷和賽事營銷為主線,傾力打造大佛禪院萬盞明燈供普賢、大廟正月初八廟會節、仙牙桃花節、天全李花節、華龍枇杷節、“昆侖決5峨眉傳奇”自由搏擊賽、峨眉山國際釣魚邀請賽、美國職業摔角中國巡回賽……將該市旅游資源的發掘與應用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同層面的游客來到峨眉山時紛紛感慨:峨眉山城“大有看頭”!
化身“成渝地區后花園”
展開地圖,從成都向西南畫條線,從重慶向西畫條線,交界處便是峨眉山市。依山傍水,山城合一,此處被譽為“成渝地區后花園”。高鐵時代呼嘯而來,“后花園”更加觸手可及。
2014年12月20日,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正式投入運行。上午11點30分,始發自成都東站的C6304次列車,快速進入峨眉山站,這是首列“峨眉山號”正式開跑,同時也標志著峨眉山市正式融入“成都1小時經濟圈”、“成渝西3小時經濟圈”。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加速”和“改革”,成為2015年峨眉山市旅游發展的重要命題。
2012年,峨眉山一、二、三產業比重為9.3∶60.5∶30.2。面對工業依然唱主角的現實,峨眉山擬定目標——到2020年,三產結構由調整為5.0∶50.0∶45.0旅游業與工業基本實現并駕齊驅。看似簡單的數字之變,背后正是峨眉山市“退二進三”的決心和信心。
根據規劃,未來的峨眉山市將圍繞峨眉山核心景區,峨眉山市全域布局,加快形成“一核五區一廊一片”的發展格局,讓國際旅游目的地外延和內涵漸次生動,推進峨眉山市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游的轉型。
項目大轉型、文旅大升級。2015年,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將工作主題擬定為“轉型升級項目年”。
峨眉山市提出在五個領域“修內功”先行先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旅游業建成現代服務業;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設生態文明、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精神。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基礎,峨眉山市優勢再造,政府頂層設計:目前,該市已基本完成涉及未來5-10年發展的24個規劃,實現旅游、工業、城市、土地、交通等多規合一,全方位服務全域旅游、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
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2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7個特色小鎮、8家五星級酒店、3座演藝中心,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1750萬人次,入境游客占比達1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0億元以上。
名山腳下,一幅山城一體、景城一體、協調發展的藍圖已然繪就,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壯闊畫卷正漸次鋪開……
(文/周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