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02:12:40
目前的市場炒作成分明顯已較大,似乎市場中有幾百家潛在的微軟、騰訊,這明顯不合理。創業,便理應允許大量試錯與失敗,當失敗時,持股的公眾自然會蒙受些損失,但這是必要的代價。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三A股繼續上漲,但尾市出現波跳水。上證綜指漲0.65%至4446.29點,深綜指漲2.03%,深成指漲1.39%。小票強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漲2.03%、2.96%。
昨深成指擴容,成份股由原來的40只擴大至500只,顯然可參考度已大幅提升。筆者向來不愛說深成指,便是與成份股太少有關。
權重股只強勢了一天便又軟了下來,周二大漲的券商股周三多數下跌;銀行、保險股、地產等權重表現稍好一些,但最終幾乎平收。小票中的中高價股表現較好,長亮科技漲到400元,暴風科技亦攀上了300元。
上證所擬推“戰略新興產業板”貌似與深市創業板形成競爭,但市場明白此事不會一蹴而就。從中長遠看,假如上證所推出“新板”,加上注冊制屆時多半已經推出,未來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會大量增加,上市公司的殼價值也將大幅貶值,屆時市場或許會回歸些理性。
目前的市場炒作成分明顯已較大,似乎市場中有幾百家潛在的微軟、騰訊,這明顯不合理。創業,便理應允許大量試錯與失敗,當失敗時,持股的公眾自然會蒙受些損失,但這是必要的代價。
然而問題可能沒那么簡單,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公司不像是做實業,因做實業的不可能僅為了趕時髦而不管實際情況。這么做的動機只有一個合理解釋,這便是通過炒作獲利,所以市場多少已變味。筆者認為,公眾可以承受正兒八經的試錯與失敗,卻不該承受炒作與惡搞后的一地雞毛。
這些年創業板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有不少,相信監管早晚會加強,因管理層必不愿長久地忍受社會資源被白白浪費。對一些公司來說,明明沒有做時髦題材的能力卻強行上馬,這必然導致失敗,但能大幅提升股價。這樣的跟風自然是種投資浪費,不明就里跟風的公眾資金也會受損,這更是浪費。
大盤方面,筆者相信股指上漲趨勢仍在。周三尾市雖快速殺跌,但快跌本身是牛市特征。快殺通常意味著獲利盤太過豐厚,并不必然代表市場看空后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