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5-24 19:56:33
每經編輯 唐強 余強
每經記者 唐強 余強
5月22日,證監會再次集中部署“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案件查辦工作,共涉及12起異常交易類案件。
同時,證監會明確指出了六類市場操縱行為;迎合市場炒作熱點,編題材講故事;制造、利用信息優勢,多個主體或機構聯合操縱股價;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聯手操縱股價;公、私募等不同資管產品通過價格操縱,輸送不當利益;利用“天價”標桿股影響市場估值,聯合操縱多只或一類股票;市場操縱與內幕交易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并行交織。
針對此情況,23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頭條進行重點報道,并點名了不少上市公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對上述六大行為進行了分析,并進行了梳理,發現其中不少經典案列與證監會披露的行為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一類操縱:編題材 講故事
A股市場從不缺乏故事,故事大王更是一茬又一茬。搞個收購就翻身,換個高大上的名字就能收獲漲停,市場那里熱鬧往哪兒湊。
這不,在央視新聞頻道5月23日9點新聞直播間頭條對證監會 例會宣布重點打擊六類操縱市場行為進行了報道,對部分編題材講故事的上市公司進行了點名。
說到改名,目前最為紅火的當屬多倫股份,公司欲從一家房地產相關行業的公司轉型為互聯網金融,并立志于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此番公告一出,市場立即給出了積極反饋,一連收獲兩個漲停。
不過,公司的改名計劃卻引來了上交所的問詢,被問及“公司是否已進行開展上述業務的可行性論證和公司主營業務調整的具體安排”。
此外,神州高鐵也被央視點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原來搞餐飲的寶利來,在今年更名為神州高鐵,此番跨度不亞于從地產轉行互聯網金融的多倫股份。更名之后,公司也一舉成為 A股市場當時最貴高鐵股。此外,歷史上神州高鐵也經歷數次改名,主業也是一變再變。
其實,被央視點名的可不止這兩家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天神娛樂、三泰控股、中科云網、科達潔能、魯豐環保均中招。
第二類操縱:利用信息 聯合操縱
A股市場上,影響股價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炒作之風高漲的A股市場上,不少大戶或者機構,緊握籌碼,導致市場上籌碼趨緊,股價節節高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深度調查,發現近期小票的瘋狂漲勢,在市場以為是持續開戶入市的新股民源源不斷資金接力之時,背后實則是與公募基金的集中持股有著密切關聯。通過不少暴漲樣本股的統計顯示,一家基金控制一只股票多達20%以上流通盤,而少的也有10%以上的比例。
例如5月8日、11日、12日,本來股價剛過200元的京天利,一連3個漲停,股價直奔300元。復牌后的長亮科技更是拉出了12個一字板!而就在大盤5月5日、6日、7日三天合計360余點暴跌中,安碩信息、贏時勝等更是連續兩個漲停。
顯然,高價股的背后,基金“團炒”不無干系。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基金對于同一小票的持股已經超過總股本的5%。《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在《基金“團炒”遭質疑 不應逃脫“一致行動人”監管》一文中,對如果一只基金旗下多只產品對流通盤控制超過10%,甚至達到20%以上,累計持股已遠超總股本5%“舉牌”線,這家基金不同產品之間是否算一致行動人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有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合法但不合理,而律師則認為不應逃脫一致行動人監管。
高價股層出不窮,央視同樣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在23日新聞直播間中也進行了報道,點名了長亮科技、全通教育、安碩信息、暴風科技、京天利、貴州茅臺等6只個股。
第三類操縱:公私串通 輸送利益
目前金融業發展迅速,各類新的投資途徑也不斷涌現。2012年底經批準,券商、基金可以開展信托業務,資產產品便受到了市場追捧。但是,資管機構的業務種類更加多元及復雜,存在利益輸送的空間方式亦隱蔽。
2015年1月30日,基金業協會發布《對14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采取自律管理措施》,擬對涉嫌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7家公司暫停受理備案三個月,文中稱“事先告知書已經 下達”。其中,東海證券、興業全球、興全睿眾、首譽光控4家公 司旗下相關資管產品涉嫌違法違規已被移送證監會進行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基金業協會對東海證券的紀律處分決定書上顯示,2013年3月27日,東海證券設立“翔龍 2號定增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翔龍3號定增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參與認購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瑞科技)定向增發股票。時任東海證券長沙市韶山北路營業部總經理 杜維吾認購了“翔龍2號定增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劣后級份額,金額約134萬元。杜維吾現任金瑞科技董事兼總經理。2014年4 月2日,金瑞科技定向增發股票解禁。東海證券于2014年4月4日至 2014年4月16日陸續賣出金瑞科技股票。上述資產管理計劃實現的收益率達到98.43%。
據決定書顯示,自律監察委員會審理復核后,一致認為:翔龍2號定增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專門用于認購金瑞科技的定向增發股票,杜維吾作為東海證券的工作人員參與認購劣后級份額的行為,涉嫌違反《證券法》有關規定。
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證監會例會宣布重點打擊六類操縱市場行為中,也有對資管產品的關注。在涉及的12起異常交易案件中,其中就有在公募和私募等不同資管產品及其他主體之間通過價格操縱,輸送不當利益的。
第四類操縱:市值管理 內外聯手
2014年以來,上市公司熱衷于通過并購重組進行市值管理,利用一二級市場聯動進行資本運作。
尤其是2014年5月9日,國務院曾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當時,證監會正在研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制度,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治理,改善經營管理,實實在在可持續地為公司創造價值。
有了這樣的鼓勵,A股上市公司們更加急切和無恐的加入市值管理的隊伍之中,紛紛前赴后繼的進行資本運作。事實上,市值管理是與西方國家接軌的一種做法,比如拆股、縮股、股權激勵等,用股權管理的方式來引導股份的變動,給投資者心理上的暗示。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我國市值管理當中的違規行為主要是內幕交易或市場操縱,比如什么時候增持或減持完全是企業說了算。
去年末,依托大數據系統證監會通報了對市場操縱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情況,宣布對涉嫌操縱中科云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等18只個股的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遺憾的是,證監會并未具體指明每家被點名的公司各因什么事件被調查,各種內情尚不得而知。不過,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前次涉案的18只個股基本具有一個共性,上市公司發布利好消息前后,其股價迅速被炒高。
當時,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更明確提到,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其實,上市公司選擇性布信息無非就是配合機構,讓其借利好出貨、借利空吸籌等。
回溯歷史可以看到,2013年9月18日,興民鋼圈急切的公布了與特斯拉的合作協議,但所發布的合同公告實則鬧了一個大大的烏龍,將合同金額317萬人民幣錯寫成了51.61億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興民鋼圈2013年的營業收入是12.84億元,按理來說,一份區區價值317萬元合同根本不足為奇。但自2013年開始,特斯拉概念股迅速風靡A股市場,凡是沾邊上市公司股價均被資金爆炒。
果不其然,烏龍的巨額訂單誘惑令資金瘋狂涌入,興民鋼圈股價集合競價死死封在漲停,一字板幾乎板子釘釘。豈料戲劇化一幕突然上演,僅僅兩分鐘,興民鋼圈股價便從漲停13.16元掉入跌停10.76元。
有意思的是,對合同真實金額了如指掌的公司高管卻率先行動,時任興民鋼圈董事、副總經理王兵在當日于漲停板上賣出70.01萬股公司股份,套現934.49萬元。同年10 月,深交所對王兵給予公開譴責處罰。
第五類操縱:天價標桿 影響估值
在偌大的“江湖”之中,豪杰俠士的威望是令人生畏的,“武林盟主”更是號令群雄的至尊,一呼而百應,萬死共赴!類比來看,血雨腥風的A股市場同樣如此,真實的操盤手法更令人膽寒。
有職業投資者透露,市場大額資金常常會同時潛伏一個板塊多只個股之中,布局完善后主推一只標桿股,使其創下難以逾越的“天價”。有了極其夸張的標桿股之后,在其帶動之下,相關板塊整體市場估值亦然有所提升,屆時資金大佬只需牢握手中籌碼,坐等升值。
近段時間里,要論A股最“牛”的個股,想必全通教育(300359)、安碩信息(300380)便是各界輿論所公認的。以全通教育為例,3月3日該股強勢漲停,股價達到199.90元,超越貴州茅臺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超越茅臺僅是瘋狂的開始,在短暫的休整之后,全通教育暴漲不止,高送轉前夕其股價已達到467.57元。
與此同時,全通教育所在的在線教教育題材亦遭遇資金熱炒,洪濤股份(002325)、漢得信息(300170)、立思辰(300010)、*ST路翔(002192)等板塊內個股,無一不是出現短期暴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在線教育題材板塊深得基金的追捧,截止到第一季度,各類機構投資者強勢進入。全通教育尤為明顯,前十大流通股東出現8只基金身影,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匯添富美麗30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中國工商銀行-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等。實際上,“匯添富系”和中歐明睿新起點已深耕在線教育板塊。
其中,海倫鋼琴吸納了匯添富旗下三只基金,匯添富民營活力、匯添富成長焦點、匯添富消費行業;此外,*ST路翔則得到了匯添富民營活力、匯添富成長焦點、匯添富優勢精選、匯添富美麗30的厚愛;新南洋最為惹其愛,匯添富價值精選、匯添富民營活力、匯添富消費行業、匯添富美麗30、匯添富優勢精選都高居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相比之下,中歐明睿新起點同樣不甘示弱,新南洋、立思辰和漢得信息也都有該基金名號出現。
第六類操縱:內幕操縱 違法并行
熟悉資本市場的人都應該清楚,市場操縱與內幕交易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常常并行交織,涉嫌多重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進入2015年初期,一陣詭異的“高送轉”旋風攪動起A股市場的漣漪,原本沉寂已久的海潤光伏(600401)再次浮現在投資者面前。
1月23日,海潤光伏發布公告稱,公司前三大股東楊懷進、九潤管業、紫金電子提議,公司2014年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為: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此番高送轉公布前夕,海潤光伏卻一掃此前的頹勢,1月份其股價最大漲幅超過50%。
實際上,海潤光伏1月份的走勢不僅僅強于整個大盤,也明顯強于拓日新能、東方日升等光伏行業上市公司。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海潤光伏還同時披露了“其他事項”,在1月22日起的未來十二個月內,股東楊懷進計劃減持海潤光伏股份將不超過3453萬股;而九潤管業和紫金電子計劃全部減持所持股份。
異常“巧合”的畫面隨著展現,海潤光伏“高送轉”的提議股東,恰恰計劃在未來大額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如此一來,相信不少投資者心中都會出現一個同樣的疑問,股東提議“高送轉”是否正是為將來的巨額減持“護航”?
北京市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就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證券法》規定來看,海潤光伏的例子或許并不是非常典型,但是其中確實存在操縱的嫌疑,畢竟10送20被二級市場看做是一個超級利好,如果是利用“高送轉”抬高股價,然后進行減持,就不排除操縱股價的嫌疑。
圍繞在此的疑問并未消除,1月31日海潤光伏又突然爆出驚人猛料,2014年凈利潤將巨虧8億元,并可能因連虧兩年而被“*ST”。而就在三天前,九潤管業就精準且迅速減持了海潤光伏約7845萬股,約占總股本的4.98%,累計套現金額接近7億元。
經歷了這一連串的“精彩”演繹,海潤光伏最終沒有逃過證監會的法眼,針對其一連串的調查就此展開。2月13日,海潤光伏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證監會江蘇證監局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同時,證券監管機構已對相關主體在公司股東提議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預案前后,是否涉嫌內幕交易啟動核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