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編譯、綜合 2015-06-28 18:06:40
美國東部時間6月28日上午,SpaceX公司將進行第三次火箭回收著陸實驗,盡管前兩次實驗均以火箭燒毀于地球大氣層告終,但并未阻擋馬斯克征服太空的野心。
每經編輯 劉小英
每經網編譯、綜合
特斯拉CEO馬斯克,不僅擁有一個改變世界的新能源夢想,還有一個更加宏大的太空夢!其早在2002年6月就成立了私人太空發射公司——SpaceX,希望做成可回收的火箭,降低發射費用,并在未來用于星際移民。
美國東部時間6月28日上午,SpaceX公司將進行第三次火箭回收著陸實驗,盡管前兩次實驗均以火箭燒毀于地球大氣層告終,但并未阻擋馬斯克征服太空的野心。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在美國東部時間6月28日上午10時21分,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獵鷹9號”運載火箭,而最令人矚目的部分仍然是在海上平臺上回收一級運載火箭的試驗,這一試驗如果成功,將有機會改變航天史。
據悉,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將搭載“獵鷹9號”運載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運送4000多磅(約合1814公斤)的補給物資,包括宇航員所需的水、食物以及科學實驗用品。“龍飛船”送入太空后,“獵鷹9號”會脫離太空船,利用GPS系統按照原定路線返回。
進入大氣層后,“獵鷹9號”會著陸于大西洋中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回收發射臺上。按照SpaceX的設想,火箭回收后將保持完全干燥,可以在返回后24小時內重復利用。不過,今年1月和4月,SpaceX公司嘗試過兩次回收著陸任務,但均以火箭燒毀于地球大氣層告終,而本次實驗將是SpaceX的第三次火箭回收著陸實驗。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SpaceX應該是“牛X”的代稱?事實上,SpaceX公司的創始人,是特斯拉及SolarCity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馬斯克在2002年6月成立了私人太空發射公司——SpaceX公司,之后,他向SpaceX公司投資1億美元,希望將發射費用降低到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1/10,并計劃在未來研制世界最大的火箭用于星際移民。
去年6月,騰訊科技報道稱,馬斯克在接受CNBC采訪時宣稱,十年后將人類送上火星“當然是可能的”。
現在,馬斯克在做的就是,考慮將火箭做成可回收的,進一步降低火箭發射費用——或許意在降低人們移民火星的成本。
據外媒Tech republic報道,“獵鷹9號”的發射將花費6千萬美元,盡管該價格同其他競爭公司相比已經低了很多,但馬斯克希望花費能夠更低。通過規模經濟以及技術創新,SpaceX有望將每次發射的費用控制在2千萬美元左右。
上述報道稱,隨著發射費用的降低,會有更多的國家與公司有機會接近太空。一位SpaceX的工作人員表示,“很多國家表示對于發射火箭有濃厚的興趣,并將通信技術作為其經濟增長與提高該國在發展中國家地位的關鍵。低價的發射費用將使SpaceX成為這些新客戶的首選。”
資料顯示,2008年SpaceX獲得NASA正式合同。2012年10月,SpaceX“龍飛船”將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開啟私營航天的新時代。目前SpaceX已經做了八次試驗,可以做到升空1000米后回落原地。不過這項技術正式應用仍尚需時日。SpaceX放出豪言:2100年要主宰太陽系。2015年02月11日,谷歌SEC文件證實,已向SpaceX投資9億美元。
Tech republic報道還顯示,特斯拉的環保車輛固然影響重大,但馬斯克的SpaceX或許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但如果認為SpaceX與其他航空航天公司只是用于滿足那些身家不菲,想要成為“太空入侵者”的粉絲們的幻想,這樣的目光就太短淺了。SpaceX的意義在于,高科技產業現在需要低花費、高質量的商業性航空公司。
Blue Origin(一家航空公司)表示,美國的傳統航空航天企業現在越來越依賴于政府所提供的資金。但數十億的撥款卻換回了大量的資金浪費。而航空科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全新一代的衛星制造商能像谷歌一樣為我們解答問題。例如,地衛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哪一塊高產玉米地的玉米已經成熟并可以收割,衛星同樣可以幫助計算沃爾瑪停車場外的車輛數,以推算節假日的消費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