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09 00:59:05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獲悉,位于廈門象嶼保稅區內的信諾國際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將于今年“九八”(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召開期間)開業,目前,已有30多家實力商家意向入駐。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婷
◎每經記者 李婷
在上海自貿區“可復制、可推廣”的14項創新制度中,“保稅展示交易”頗受關注,并得到各地的迅速復制和推廣。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獲悉,位于廈門象嶼保稅區內的信諾國際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將于今年“九八”(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召開期間)開業,目前,已有30多家實力商家意向入駐。
“保稅店”并非是免稅的意思,所謂保稅展示交易,即允許保稅貨物在保稅狀態下出區展示,展示期間,向境內銷售的貨物定期向海關集中辦理征稅手續,未成功銷售的貨物可退回保稅港區。
廈門保稅區的企業認為,這種保稅模式可在大幅減輕進口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加快商品的流轉速度,大大縮短了貨物的上架時間,故而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商品的價格成本。
但要注意的是,一些接受記者采訪的企業表示,廈門等地目前仍然是按照一般的貨物稅進行征收,但包括廣州在內的一些地區則可按行郵稅征收。所以廣州等地的“保稅店”在稅收上有更大的優惠。
針對兩種不同的征稅模式,廈門海關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行郵稅不見得會更便宜。據其介紹,貨物稅是企業購買國外商品然后用于商店銷售時交的稅,而行郵稅則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即消費者如果被海關認定為是個人購買而非企業貿易,個人物品就可以繳納行郵稅而非貨物稅。
上述海關人士表示,根據測算,征稅方式對商品的成本影響并不大。“保稅店”要更便宜的原因并不在于關稅,而是通過保稅模式節省了資金占用以及減少了經銷商環節帶來的成本縮減。
盡管在稅率方面并沒有更多的優惠,不過廈門海關正嘗試利用制度創新進一步降低企業資金占用的成本。
7月8日,廈門海關在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內首創分段擔保業務,保稅展示交易店可根據實際銷售情況按日或按筆繳付稅款保證金,有效緩解企業一次性繳付的資金壓力,廈門優傳供應鏈有限公司等4家自貿試驗區內企業于當日正式開展試點。
據了解,實行分段擔保后,保稅展示交易企業可通過與海關信息系統聯網,按銷售情況實時計繳稅款保證金,集中報關后再將保證金一次性退還。假設企業保證金總額為300萬元,平均每天出區一次,金額固定,那么改革前企業須一次性繳納300萬元;改革后每天繳納10萬元,第30天后才共計繳納300萬元。按現行利率測算,每月可節省50%的利息,達6000余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