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7-28 13:57:58
劉曉光向記者透露,目前首創集團已經有了一些整改方案。因為自己已經退居二線,具體的整改方案由新的領導班子去做。
每經編輯 王杰
每經記者 王杰
針對北京紀檢監察披露的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集團)“靠山吃山”、存在違反規定提高退休領導班子成員待遇,低價購買下屬企業開發的房產一事,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反腐進展,向首創集團前董事長劉曉光求證。
劉曉光向記者透露,目前首創集團已經有了一些整改方案。因為自己已經退居二線,具體的整改方案由新人(新的領導班子)去做。
現任首創集團董事長的王灝除了要求集團內部查清問題、分清責任、嚴肅處理;要深入開展易發多發問題的重點領域的專項治理,強化措施,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從1995年到今年退休,劉曉光一直擔任首創集團董事長。
同為京派開發商的代表人物與國企領導者,劉曉光與任志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人們或許只聞任志強而不知華遠,但提到劉曉光卻必會想到首創,首創背后也總會有劉曉光的影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過往的資料發現,1995年,首創集團資產總額高達97億元,旗下有100多家企業,但其賬面上的資金僅約1億元,凈利潤2000多萬元。甚至有媒體報道稱,當時劉曉光接手首創時,最難的時候只有300多萬現金,差點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而首創之后的路該怎么走,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任何先例可借鑒。
首創集團在起步時幾乎涉足了所有的產業,產業混雜不利于企業管理,而單一的產業不僅風險太大,也不利于搶占先機。盡管首創集團缺乏周轉資金,但好在管理團隊主要是來自北京市計委、財政局、辦公廳的官員,這些“下海”的官員多是金融和投資出身,對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運作非常熟悉。此外,首創集團旗下的公司也擁有大量的金融、投資和產業人才,他們了解政府,知道怎樣利用資源。就是這些人的努力,讓首創集團逐漸走上正軌。
曾在政府部門任職的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首創集團這種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機制非常健全,因為有雙重限制在管理。既包括歸黨委口的紀檢監察部門,即紀檢監察室,還有歸屬于董事會的審計部門,即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前者既管理了黨員干部,又負責行政管理;后者則能發現企業制度漏洞和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歐陽捷認為,首創的主要問題不是架構的問題,更多的是管理方面出了問題。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首創應該按照巡視組的要求,包括整個國資巡視的布置去落實細節,這個過程中會對混合經營提出更高的要求。
王灝除了要求集團內部查清問題、分清責任、嚴肅處理,也要求深入開展易發多發問題的重點領域的專項治理,強化措施,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陳晟認為,針對這些企業,會有一條明確的紅線,對國有企業經營者來說,這樣可以有相應的執行依據。雖然是一把手負責制,但是首創集團下屬有很多合作公司,包括上市公司,這里面就需要更明細的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