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28 20:48:32
7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報喜鳥召開的智能制造暨轉型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未來報喜鳥方面將重點回歸服裝產業,發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C2B私人訂制產業鏈。
每經記者沈溦 發自浙江溫州
之前因為大手筆投資互聯網金融一度被調侃為“不務正業”的服裝企業報喜鳥(002154,SZ)終于又要回歸主業。
7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報喜鳥召開的智能制造暨轉型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未來報喜鳥方面將重點回歸服裝產業,發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C2B私人訂制產業鏈。報喜鳥董事長吳志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3年內,報喜鳥致力實現個性化定制產品占銷售總額50%,線上線下零售總額達到100億元目標。
確認主業定位發力私人訂制
今年上半年,報喜鳥先后投資仁仁分期、永嘉恒升村鎮銀行、溫州貸、口袋理財等互聯網金融領域,相關投資已經超過2億元。在森馬服飾、美邦服飾等浙江其他服裝類上市公司紛紛探索互聯網+產業,布局跨境電商的同時,報喜鳥的一系列操作頗有“不務正業”之嫌。
不過,盡管有志于將互聯網金融發展為公司第二主業,但報喜鳥副董事長周信忠在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服裝仍舊會是報喜鳥的第一大主業。
而在此次發布會現場,周信忠也表示,之所以選擇在現在才正式宣布公司戰略轉型布局的決策,原因是智能化生產線的正式完成。“真正的個性化定制必須由智能化生產作支撐,報喜鳥于2014下半年開始布局工業4.0智能化生產,通過近一年的規劃、實施、試運行,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個性化縫制不降低品質,單件流不降低效率的生產水平,這將支撐起公司在未來布局全品類個性化定制的產業鏈。”
據悉,在互聯網+和工業4.0背景下,工業化服裝定制成為服裝企業轉型的方向之一。雖然同為服裝定制,但是工業化服裝定制與之前裁縫式一對一的定制模式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據中國服裝協會產業部副主任杜巖冰介紹,工業化服裝定制指的是既可以享受到工業化的低成本優勢,又可以提供定制服務和體驗的定制業務。
2014年10月8日,報喜鳥正式宣布推出C2B量體業務,今年1月,公司宣布對原有的河田工業園的土地及房產并進行新改建,將用于建設私人量體定制業務生產流水線、辦公研發用房、總部直銷廳和特銷廳、倉庫及后勤配套設施等。
今年7月,報喜鳥創投又分別出資2000萬元和360萬元對吉姆兄弟和上海樂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
“從去年開始,我們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全品類的個性化私人訂制生態圈,通過私人定制實現公司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運營,實現o2o加C2B的經營模式。”吳志澤表示,未來三年報喜鳥將發展1000家智能裁縫創業平臺,1000家婚慶定制合作項目,通過上海寶鳥工廠對接1000家全球私人訂制店。“通過一縱一橫的的發展模式,縱向做深全品類私人訂制,橫向做廣品牌,繼續形成5個以上的代理品牌群。”
今年一季度,報喜鳥實現凈利潤6858萬,同比增長了26.74%。報喜鳥預計1至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增長10%至40%。
對于未來定制產業的前景規劃,吳志澤表示,“今年一直在強調定制的C2B,整個報喜鳥品牌來講,現在定制線上下加起來占比12%,我們的目標是,到2018年定制占50%,生產規模實現120萬套,線下渠道達到5000家,零售總額100億,利潤突破10個億。”
一主一副產業結構 互聯網金融仍將繼續布局
近年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并持續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使金融業成為下一個被改變的領域。“2014年是中國金融改革元年,對金融領域而言不亞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目前互聯網金融各領域均處于風口,我們要抓住改革的大機遇,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吳志澤對記者表示,報喜鳥轉型后,以服裝業為主業,以互聯網為副業,在鞏固強化服裝品牌市場地位的同時,積極參與分享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紅利。
盡管今年以來,報喜鳥方面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資頻頻,但業內質疑報喜鳥向來擅長實體經營,能否玩轉互聯網金融的聲音一直存在。
在解釋公司投資邏輯時,吳志澤表示,現在已經不是重新打造消費品品牌的時代,互聯網金融是這個大時代的產品,最具發展潛力。“對于報喜鳥來講,自己的采購方、銷售方的上下游就是一個供應鏈,現有的大的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經營需求,整合這些資源,借助互聯網手段,可以滿足上下游的需求,推動實體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方面將以投資為主,不參與運作,旨在分享發展紅利。
今年上半年,報喜鳥參與投資設立小魚金服,參股10%。設立完成后,參與股東將其擁有和實際經營管理的”溫州貸“和”口袋理財“兩個互聯網第三方中介平臺無償轉移至小魚金服統一經營。未來小魚金服將形成集溫州貸、口袋理財、眾籌服務、互聯網征信、大數據服務商、第三方支付為一體的閉環。
報喜鳥方面表示,此舉意在優化公司產業結構,進一步開拓新興互聯網業務,實現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快速布局,盡快打造包括網絡渠道、大數據、虛擬信用平臺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為公司第二主業,提升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