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8-23 19:54:15
棚改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出爐,緩解了參與舊改項目的房企的資金壓力,同時激活市中心改善房和動遷安置房兩個市場。
每經編輯 包雨朦
每經實習記者 包雨朦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國務院已經原則上同意包括棚改在內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通過資本市場掛牌交易。國家開發銀行于2015年8月10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開元2015年第三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成為了首款棚改貸款資產證券化產品(ABS)。
業內認為,棚改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出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參與舊改項目的房企的資金壓力,可以同時激活市中心改善房和動遷安置房兩個市場。
首個棚改ABS產品誕生
今年5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試點銀行騰出的資金要重點支持棚改等領域建設。而此前證監會的內部會議也明確指出,要運用資產證券化產品支持棚戶區改造等項目,盤活企業應收賬款存量。
8月10日,國家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開元2015年第三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下簡稱開元三期證券),資產證券化總額約30.4億元人民幣,成為了首期獲批發行的棚改證券化產品。
據了解,棚改資產證券化主要有三種操作方式。一是商業銀行或政策性銀行的棚改貸款資產證券化;二是棚改建造方將棚改合同權利資產證券化;三是將以棚改相關收入作為還款來源的信托計劃的信托受益權的證券化。
國開行發行的開元2015年第三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就屬于上述第一種證券化方式。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國開行累計發放棚改貸款8047億元,貸款余額6359億元;當年新增發放貸款4086億元,超額完成全年4000億元貸款發放目標。國開行是我國棚改貸款的主力銀行,所發放專項貸款超過同業銀行貸款九成。
一位接近國開行的人士透露,國開行推出棚改資產證券化,主要目的是盤活存量資金。“國開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金融債,金融債發行規模有限,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可以把社會資金吸納過來加碼地方建設。”上述人士表示。
資料顯示,開元三期證券分為優先A—1、優先A—2、優先B和次級檔,采用簿記建檔方式發行,優先檔加權期限分別為0.43年、1.67年、3.39年,中標利率分別為3.5%、4.05%、5.4%。目前認購倍數已達1.59倍,說明市場對于通過資產證券化產品籌集棚改資金的模式,有較高認可度。
棚改ABS激活兩個市場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興起,也為了解決舊城改造中的資金問題,政府對舊城區地塊主要采用“毛地出讓”的方式。所謂“毛地出讓”,意味著獲得地塊的開發企業要自行承擔土地上的建筑物拆除和住戶安置工作。
與“凈地出讓”不同,在這一模式之下,開發商要經歷曠日持久的拆遷安置工作,拿地之后常常光拆遷就要耗時兩三年,企業的資金鏈會受到極大考驗。
1997年,瑞安地產經由毛地出讓,獲得了上海虹鎮老街舊改項目。截至2013年底,瑞安已經在這個項目上已經投入了超過100億元,大量的現金流被吞噬,資金鏈承受了嚴峻考驗。
業內人士表示,棚改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推出增加了融資渠道,有利于擴大資金規模,目前仍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的上海新湖普陀區及閘北區項目、泛海董家渡項目均可從中直接受益。
“棚改資產證券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非常大,這會非常有力地推進舊城改造工作,并且一下盤活兩個市場。”優淘城總裁、資深房地產專家薛建雄表示。
薛建雄所指的兩個市場是動遷安置房、保障房市場以及市中心核心地段的改善房市場。“舊改速度加快以后,轉移了市中心的棚戶區人口,有助于促進城市動遷安置房的消化,起到降庫存的作用;另一方面,改造之后的地塊又可以盡快地投入市場,增加優質地段改善型房源的供應。”
除此之外,資料顯示,在國開行發放的棚改貸款中,有相當比例被用于貨幣化補償安置,客觀上也可以起到加快房地產市場去化速度的目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