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7 00:46:22
筆者認為9月美聯儲維持利率區間不變的概率較大,而在12月是否加息,將視該時點美國經濟數據和金融市場走勢而定。首次加息時間甚至可能推遲至2016年。
每經編輯 朱振鑫
◎朱振鑫
美聯儲是否在本周宣布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無疑是當前最受全球關注的焦點事件。
加息和QE退出有本質區別。前者意味著貨幣政策從寬松到緊縮的質變,所以對市場和經濟的影響一定更大,特別是在全球大寬松和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美聯儲一定會對加息慎之又慎。
筆者認為9月美聯儲維持利率區間不變的概率較大,而在12月是否加息,將視該時點美國經濟數據和金融市場走勢而定。首次加息時間甚至可能推遲至2016年。原因有四:
第一,過快加息會威脅低利率基礎上的“資產負債表式復蘇”。常規和非常規的貨幣寬松共同創造了美國的“近零利率”,進而通過對房地產和股市的提振創造財富效應,有效降低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率,使私人部門迅速走出杠桿泥潭。
房貸利率下行一直是美國地產需求恢復的重要基礎。從數據上看,抵押貸款利率和美國的地產銷售呈明顯的負相關。房地產對就業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僅建筑業單項就占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的五分之一,這也讓美聯儲心有余悸。
第二,過快加息將威脅低匯率基礎上的“逆差修正式”復蘇。內部靠貨幣寬松帶來的財富效應實現資產負債表修復,外部靠壓低匯率實現貿易失衡的修復。
這幾年美國技術革命的突破點出現在以頁巖油為代表的新能源。美國從2013年開始從凈進口國變成了凈出口國,貿易逆差的修正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如果美聯儲加息帶動美元升值,這一鏈條將受到顯著沖擊。
第三,過快加息將讓就業市場遭受現實挑戰。雖然美國失業率已經低至5.1%,但只是“看上去很美”。這是因為勞動力人口下降才是當前失業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現在,由于經濟原因被迫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人數高達636萬,遠高于危機前水平,失業率數據對此表現不足。
此外,衡量勞動力市場流動性的主動離職率依然處于低位;同時新增非農私人就業中仍有相當比例是不穩定且低薪的工作,比例明顯提升。
第四,過快加息可能觸發潛在的金融風險。自2008年以來,美國經歷了私人部門去杠桿與公共部門加杠桿的過程。
對私人部門來說,目前家庭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進展順利,美國家庭已經停止凈償還債務,啟動再杠桿,但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去杠桿尚未完成。加息可能顯著提升政府的債務滾動成本,造成類似2011年的美債危機。
(作者為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