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10-25 16:32:17
看似高大上的金融和科技行業,在承受經濟下行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每經記者 胡健
全球經濟緩上了增長拖延癥,2008年金融海嘯后,始終都很低迷,隨之而來的,是影響到了那些傳統意義高富帥們的飯碗。
無論是西服筆挺的金融家們,還是收入不菲,一身休閑打扮的軟件工程師都很難幸免,因為看似高大上的金融和科技行業,也在承受經濟下行帶來的一系列負影響,裁員削減成本似乎正在成為一種風潮。
什么?你問紡織、鋼鐵等傳統行業的就業情況,哎,我都懶得回答了,直接給大伙兒個真相吧,全球財富500強企業印度塔塔鋼鐵公司(Tata Steel)將旗下英國業務裁員1200人。此前路透社的報道也稱,僅在本月,被裁撤或是岌岌可危的英國鋼鐵業崗位就超過4000個。
裁員旋風刮起?
企業裁員有些是為了調整主攻方向,有些是為了優化結構治理,當然有些是為了降低成本,這波可能到來的裁員潮恐怕屬于第三種情況。
今年以來,科技巨頭惠普和微軟已經削減了上千個工作崗位,以重組日益成熟的業務。而更年輕的公司也未能幸免。Groupon也在全球范圍內大幅削減了工作崗位。年輕科技公司的裁員潮顯示了今日科技行業的處境。
Twitter 7月公布的財報顯示,其月度平均用戶增速創下了自2013年上市以來的最慢水平,股價累計下跌約14%。情急之下,公司董事會再次請出當年被掃地出門的創始人多西。而多西上任第一把火就是裁員。
推特公司全球35個分公司共雇傭4100多人,工程師約占推特公司員工總數的一半。有消息稱,本次裁員計劃可能主要影響工程師。
傳統的科技巨頭企業也在“瘦身”,今年2月時,索尼就宣布將2015財年年底之前,對移動業務裁員2100人。同月西門子稱將在全球范圍裁員7800人,約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其中3300人還來自總部德國。
5月,西門子再次宣布裁員4500人。裁員主要針對電力和天然氣等業績不佳部門。
這幾年,全球經濟就屬那些投行家們最顯眼了,攜著大筆大筆的流動性,在美元、黃金、新興市場股市和匯市中來回騰挪,大施拳腳,但不能否認的是,經濟增長率顯然沒有這些投行家們閃亮,而他們中的部分人也面臨失業了。
8月傳出消息,英國巴克萊按照成本削減計劃,在投行業務中裁員約150人。BBC News 報導,匯豐控股 6 月 9 日宣布全球將裁員 2 萬人、當中包括英國的 8 千人。匯豐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當時表示,世界已經改變、匯豐必須與時并進。
與時俱進就是裁員?聽起來有點兒奇怪啊,看看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的做法。
該集團新CEO譚天忠表示,瑞信集團還將通過自然減員的方式在未來3年內在瑞士削減工作職位。在截至9月30日的3個月里,瑞信集團的核心稅前利潤為8.61億瑞士法郎。瑞士信貸集團警告稱,其資產管理和投行業務都受到了客戶活動低迷和不利市場條件的沖擊。
下一站新興市場?
終究到底,裁員潮若真涌來,基本原因就是世界經濟的低迷所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表著作認為,2009年的全球經濟衰退是196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目前經濟還未徹底復蘇,卻已經可能面臨新一輪衰退。
本月初,IMF過去12個月來第四次下調全球經濟預期,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是本世紀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目前IMF將今年全球增長預期下調至3.1%,此前預期為3.3%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還特別分析了這次IMF對全球經濟的判斷,歐元區的比重從2.5%下調到1.5%,這個比重是相當大的。其中德國作為歐元區經濟最關鍵的國家,它的預測是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是1.5%。
“那么日本,IMF把它的經濟增速預測再次下調到0.6%,也就是說日本經濟在經歷20多年的掙扎后,現在仍然處于一個相當困難的境地。”朱光耀說,當然在新興市場國家方面,俄羅斯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其今年的增速是負3.8%,巴西是負3%。
在此大背景下,巨頭們都怎么考慮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成為他們眼中的“香餑餑”,中國是“世界經濟火車頭”也不再是一句空話。
瑞信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司徒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瑞信亞太區業務于今年前九個月創下了非常優異的稅前收入。瑞信在亞太區的營業額及稅前收入分別占到集團總額的15%及28%。在當前的市場狀況下,這個表現尤其難能可貴,同時也證明我們具備抗周期性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
他還表示,我們將在亞太區投入龐大財力和資源,并將著力與高凈值人士、企業家及機構這三大關鍵客戶群密切合作,幫助實現他們的發展愿景。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保證合規與管控的優良傳統,力爭在核心市場實現進一步拓展,加強擴建在中國的業務,并繼續發揮在東南亞市場的優勢。
中國德國商會華南及西南地區董事會成員彼得·內斯特曼也表示,增長數據當然重要,但只關注中國GDP數據的小數點前后數位則是錯誤的。請別夸大短期數據的重要性,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國經濟長期的完整的增長前景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