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5-10-27 15:21:40
工信部近期發布多項政策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由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目前也在征求意見。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智能制造有望成為未來十年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主題之一,多個細分領域上市公司將受益。業內人士認為,制造業升級將推動“中國制造”加速走向“中國智造”。
智能制造“風”起
智能制造是指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融合,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具備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通互聯為支撐的四大特征。
工信部表示,將從五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
一是牢牢把握智能制造發展方向,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制造過程和重點產品智能化,培育發展新型生產方式。
二是要按照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整體工作部署,因地因行業制宜,結合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突出重點領域智能制造發展任務。
三是發揮標準引領作用,開展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研究制訂,構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四是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組織學習推廣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模式,形成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體系。五是要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堅持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瞄準智能制造核心環節和共性關鍵技術,協同突破。
今年5月,“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正式出臺,中國制造強國領導小組也隨后成立,預示著制造業升級將在“十三五”期間進入政策黃金期。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五項重大工程之一,此后更是政策暖風頻吹。
6月3日,工信部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94家公司的相關項目獲入選,這也標志著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正式啟動。
有媒體報道,根據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近期的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已經基本完成編制工作,進一步的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智能制造的春天即將來臨。
多個細分領域受益
華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長徐靜此前表示,發展智能制造有九大優先行動,包括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突破關鍵部件和裝置并實現產業化,大力推廣數字化制造,開發核心工業軟件,建立數字化、智能工廠,發展服務性制造,攻克八大共性關鍵技術,保障信息和網絡安全,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9月10日,工信部公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進入該名單,涉及38個行業和21個地區。伊利股份申報的乳品生產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天地科技申報的智能煤炭綜采裝備試點示范以及康緣藥業、賽輪金宇、濰柴動力、雷柏科技、四川長虹、特變電工等多個上市公司項目入圍。
試點項目包括6個類別,分別為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離散制造,以信息技術深度嵌入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和產品,以個性化定制、網絡協議開發、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以物流信息化和能源管理智慧化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以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云服務為代表的智能服務等。
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智能制造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智能化四個層次,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如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如機器視覺、傳感器、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3D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三條投資主線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是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主線。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制造技術是提升中國制造業整體效率的關鍵;而發展服務型制造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適用于中國制造業的所有行業,未來將貫穿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整個過程。
在此趨勢下,投資機會來自于三方面:
一是智能控制裝置,即工業自動控制裝置發展趨向于數字化、智能化,可以關注川儀股份、海得控制報;
二是智能制造機器,即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智能化成套裝備,重點關注機器人、天奇股份、秦川機床、博實股份;
三是智能終端產品,即能夠融入智能化與網絡化的智能型產品。
華泰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章誠表示,互聯網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來中國制造升級最優的方向,將徹底改變中國現有制造模式方式,形成傳統產品設計、生產以及質量控制三位一體的高效的生產體系。
從二級市場投資來看,“云、網、端”的市場空間最大。“云”就是大數據和云計算,這可能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當中BAT誕生的領域;“網”是工廠內的互聯網以及整個產業內的互聯網,涉及到大量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信息化控制系統;“端”包括生產設備和智能物流設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