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00:30:27
◎周鵬
對于攜程、去哪兒合并交易本身,相信在旅游行業已經被刷屏了,對在線旅游行業的深刻影響已經有很多解讀文章,筆者只想從百度本身來談一談,這樁交易是多么深得人心。
實際上,早在2014年初,就傳出過百度要把去哪兒并入攜程,然后入股攜程的“緋聞”;今年4月1日愚人節當天更鬧出過“攜程控股去哪兒”的新聞。沒想到的是,半年前的“戲言”如今居然成真,只是交易金額略有出入而已。
在2014年一度鬧出合并傳聞之后,攜程CEO梁建章火速投資途牛、同程,有秀肌肉的意味,顯然也是為了在日后談判中贏得更多籌碼。
但對于去哪兒CEO莊辰超來說,如果遭遇“賣身”想必一定會在心里埋下不甘和屈辱,為此去哪兒和攜程的戰斗立刻升級,開始了瘋狂的“燒錢”舉動。有評論認為反正是抱了百度的大腿,有點“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意思。如果不是剛好這兩年旅游行業高速發展,這戰早該打完了,那里還會拖上6個季度。
最后坐不住的恰恰是百度。近日,百度股價一直在每股140美元左右,市值已經破600億美元了,快跌回2014年初了。但攜程的市值卻過百億美元,這一局面對百度實在不利,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結果。
打了一年半載,百度只占有25%的攜程投票權,雖然看上去和百度去年的預期相比有些吃虧,但這個結果對百度來說卻是最好的,因為去哪兒在百度的事業群里,“護城河”的意義有些下降,而“包袱”的意味卻正在上升。
百度當初為什么投資去哪兒?這要從百度PC時代的核心戰略說起。當初百度核心的“入口戰略”,是要把控住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在PC端百度做到了。但在細分領域,百度錯失了一些機會,最明顯的就是電子商務。
到后來,百度發現旅游行業的去哪兒隱約要成為旅游流量的入口了,必須亡羊補牢,于是在2011年投資收購了去哪兒。在2013年11月去哪兒上市后,百度賬面收益高達471%,從財務投資上看,這是一筆盈利很不錯的生意。
不過,百度PC時代的“入口戰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有所變化。百度2013年7月收購91,大力發展百度地圖、手機百度,正是要樹立自己在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地位。這時去哪兒的戰略地位在百度內部無形中下降了很多,所以2014年初百度想通過對去哪兒的處理來換取對旅游行業老大攜程的控制地位,這自然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既有財務回報,又完成行業布局,另外還可以騰出手來專注移動互聯網入口戰略的打造。
在交易沒有達成、雙方陷入血戰的情況下,百度內部對去哪兒瘋狂燒錢的舉措是有意見的,但是百度內部卻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去哪兒2014年財報中披露莊辰超占7%的股份,百度占51%,按照道理說絕對控股的百度完全可以讓去哪兒聽話,但很遺憾的是,百度內部找不出一個人來接替莊辰超掌舵去哪兒,即便在行業內恐怕也找不出來。
旅游行業是個強運營的苦活累活,整合合并去哪兒的業務會非常麻煩。如果莊辰超離開了,去哪兒會很快衰敗,這不符合百度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把去哪兒交給攜程,也是最符合百度利益的舉措。
2014和2015年,攜程自身也沒有閑著,積極布局旅游行業,合并后少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自己也可以更好地開疆拓土,所以總體而言合并對雙方是有利的。
有意思的是,這次披露的消息僅僅說了雙方的投票權,而沒說具體的控股比例,應該是百度沒有完全把去哪兒的股份全部置換完,還留了一點。
如果攜程占了去哪兒的51%股份,那是不是投票權也要占51%?用某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虎嗅君的話說:“相對大股東相當于亮主,絕對大股東相當于反,而且不能再反。”所以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大家可以腦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