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2 01:30:16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調結構、謀轉型的巨大變革過程中,要想順利實現轉型,避免落入很多發展中國家曾經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說壓力與機遇并存。
每經編輯 楊紅旭
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這五年,對于政府和民眾都非常重要。這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持編制并完整實施的一個五年規劃,將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的艱難躍升,也是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后沖刺。過了這道坎,中國經濟與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調結構、謀轉型的巨大變革過程中,要想順利實現轉型,避免落入很多發展中國家曾經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說壓力與機遇并存。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當前中國經濟的困難、機遇和挑戰。其中提到:未來5年,每年GDP增長應為6.53%。沒有這樣的速度,就難以實現小康目標。
今年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9%,據此看來未來5年GDP年均增速達到6.53%似乎沒什么壓力。不過在經濟增速重心下移的過渡階段,GDP增長速度往往有前快后慢的規律。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經濟也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情況。
隨著2013年以來改革大力推進,經濟結構加速優化,預計“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下滑的幅度將小于“十二五”。即便如此,要想保證GDP年均增速在6.53%以上,仍不可掉以輕心。
李克強總理還分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四大困難:一是通縮趨勢明顯,當前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在走低。二是產能過剩問題。三是企業經營困難,前三季度企業投資增長率為10.3%,連續14個月下滑;企業新開工項目僅增2.9%;以往我們長期依賴的房地產,去庫存問題也沒有解決;企業利潤率1~8月份同比下降1.9%;許多產品接近盈虧平衡點。四是財政金融風險在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今年“兩會”后總理首次提到房地產,而且還將其列為經濟困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當前全國樓市的高庫存,及其對經濟和房企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等問題仍令人堪憂。
眾所周知,去年以來,房地產政策不斷放松。究其原因,除了促進住房消費和穩定樓市以外,房地產仍是國民經濟重要產業、支柱產業,如果房地產不穩定,經濟很難企穩也是重要的原因。
從數據分析也正是如此。在諸多政策的刺激之下,今年全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房屋成交量與價格都有所反彈。但與房地產上中游幾十個產業相關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卻出現持續的下滑,前三季度增幅只有2.6%,創十幾年來新低。這也正是拉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10.3%)的重要因素。
從房屋庫存角度看,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6510萬平方米,比8月末增加186萬平方米。這一指標近幾年持續增長,說明在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樓市仍然偏強的同時,廣大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樓市庫存仍然偏大。易居研究院跟蹤的35城住宅庫存表明,去年下半年以來,三、四線城市的庫存略有下滑,但仍處于歷史偏高位。
其結果是,在庫存壓力降到合理程度之前,這些地區的開發商沒有動力購地與擴大再生產,于是就導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走低。這種負面可能影響傳遞到水泥、鋼鐵等幾十個相關行業,從而拖累經濟增長。
如此,宏觀經濟的邏輯也就比較明確了:“十三五”末要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以及與之相匹配的GDP及居民收入翻番的量化指標,就需要房地產業必須穩定發展,繼續去庫存,提高房企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促使房地產開發投資回暖。
由此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十三五”期間房地產政策總體仍有望保持偏暖狀態,樓市將不會“硬著陸”。(作者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