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5-11-03 10:16:00
據韓國官方統計,去年我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有5.6萬人。整形失敗的事故和糾紛越來越多,另據不完全統計,失敗率每年以10%至15%的幅度在上升。赴韓國做醫療美容項目,旅行社掙1/3,中介掙1/3,這已經幾乎是行業潛規則了。
據人民日報今日(11月3日)報道,據韓國官方統計,去年我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有5.6萬人。整形失敗的事故和糾紛越來越多,另據不完全統計,失敗率每年以10%至15%的幅度在上升。
記者調查顯示,一些對醫學幾乎一竅不通的人,忙著為顧客打肉毒素、玻尿酸、蛋白針。
此外,據報道,按2012年發布的數據,此前10年左右我國每年因美容整形而毀容毀形的投訴平均達近兩萬起。
網友:臉上動刀動針不能交給“業余選手”
@Liayaaa:現在有些美甲店,隨便拉個掛簾就能在里面打各種針,太嚇人了!關鍵還真有人敢去打,老板生意還好得不得了!
@九院整形張國佑:臉上動刀動針的事,不能交給“業余選手”啊。聽信虛假廣告、盲從逐利營銷、信息不對稱導致甚多求美者“悲劇”的一再出現!望廣大求醫者為自己負起更多的責任!
@幻聽藝林:有的黑美容院那些給臉上打針的人根本都沒有資格證,有的什么都不懂,學了不到一周就開始上手,拿別人臉當試驗品了!
@成都玉之光整形美容: “注射美容”跟美容院開展的皮膚護理、保養是兩碼事,注射美容屬醫療美容的范疇,在盲視及對身體血管神經走向、組織層次不了解下就妄自打針注射,其風險甚至高于“動刀見血”的手術。愛美者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最重要就是保證自身安全,所以,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
@律師通:此類美容手術直接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無論是去正規醫院還是去美容院,事前小心謹慎,仔細閱讀服務合同條款,事中注意保留各種材料憑證,防止日后維權困境。
@楓中聽風:首先,國家正規醫院必須改變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其次,徹底清理非法分子。其三,對那些為非法分子提供方便的相關人員,必須按法律法規進行打擊。
@楊馨弘宸:別貪小便宜啊!朋友想去那種工作室打瘦臉針,叫她不要去偏不聽!
@Mjjeje___顏不色:怎么辦,朋友圈很多人在私人注射玻尿酸肉毒素溶脂針,他們都是沒有正規資質的,不知道去哪里能舉報!
@潮流范兒:現在美容都是熱點了,好多人不管是不是明星,都想去美容,后果真可怕。
@人民164046:美容行業其實很好管,應分幾類管:動刀和使用內服藥的一類,應按登記制在主管部門辦理備案,主管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其他類的在工商局登記即可。
去國外整容就可靠嗎?——2/3的錢給旅行社、中介掙了,技術上也不一定有保障
記者:赴國外整形目前也很流行,目前市場上有一些赴韓國整形的中介機構,如果選擇通過他們去整形,消費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東院區常務副院長馬繼光:應當說,韓國的整形技術是不錯的,具備世界先進水平。但是,赴韓國做醫療美容項目,旅行社掙1/3,中介掙1/3,這已經幾乎是行業潛規則了。我們不提倡大家去國外醫療美容,因為語言不通、法律不通,技術上也不一定有保障。真要是出了事故,對于效果不滿意,后期維權非常麻煩。
求美者對國外醫療美容市場了解的并不是很足,也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專家,全憑組織者,比如旅行社、醫療機構單方面推薦。未經理智的選擇而進行手術,很可能導致糾紛。
韓國的好醫生還是在公立醫院,但不少赴韓醫療美容去的都是私人醫院或是小診所,我們有同事去考察過,有些私人醫院,手術室的隔離、消毒設施根本不過關,手術室推開門就進,四通八達,有的醫生在手術室都不戴帽子。
我們國家的整形美容技術在與世界接軌,某些技術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無論在任何國家,都存在醫生專業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
空軍總醫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微整形科主任王忠杰:首先我不建議大家去國外做醫療美容,目前國際間技術交流很多,中國醫美技術不比國外差。此外,醫療美容是需要醫患共同參與的過程,由于語言不通,會造成審美的差異,還有其他技術方面的差異,這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另外,普通的老百姓不了解韓國整形市場,不了解韓國醫生的資質和技術水平,盲目進行美容治療會帶來很大的風險,近幾年這樣的悲劇已經發生很多了。
記者:一些美容機構或者醫院,會宣稱有外國專家來親自做手術,消費者需要留哪些心眼?如何看這些洋醫生是真是假呢?
馬繼光:說句實話,現在大部分醫院請來的外籍醫生,都不一定是一流的,真正一流的醫生都在他本國國內呢,他何必背井離鄉來中國呢?中國短期行醫的外籍醫生,必須參加考試,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今年北京地區的考試要開始了,有十幾個醫生參加考試,最終能通過的就更少了,所以在中國正規行醫的外國醫生人數很少,大家還是要提高警惕性。
王忠杰:一般來說大的正規醫療美容機構也會邀請外籍醫生進行技術交流和會診。我們國家針對外籍醫生在我國進行醫療行為也有相應的準入要求,到底一個外國醫生有沒有資質,靠不靠譜,他所在的醫療機構應該主動持有他的資質證明,患者也可以在衛生部門的網站查詢相關信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