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9 01:13: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修眉
2015年的中國經濟,GDP增速破7、央行連續降準降息、人民幣波動明顯加大;2015年的中國資本市場,也在6~ 8月中遭遇了一場驚濤駭浪的調整。在流動性寬松環境延續以及“十三五”規劃陸續出臺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哪些挑戰?
11月7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師祝寶良發表演講表示,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有四大問題需要解決:第一是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第二是房地產調整;第三是地方政府這幾年融資能力問題;第四是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和收支的壓力。由于中國經濟仍存在產業結構、周期性等問題,祝寶良預測,明年我國經濟形勢仍將承受巨大下行壓力,挺過最困難的這兩年,中國經濟未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中國有能力保持6.5%~7%的增長速度。
中國經濟需解決四大問題
峰會上,祝寶良首先對“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發展進行了回顧。他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業內人士參加國際會議時也能感覺到,不管是從國際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其他方面,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都很大。
但是,我們也看到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這主要集中在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五個行業,現在還有部分汽車行業產能也比較過剩。這幾年制造業物價80%的下跌是由這些行業造成的,利潤下跌的一半是由這些行業造成的。
第二個問題是房地產調整的問題。這既有人口下降的原因,也有房地產背后的一些制度性問題。祝寶良認為房地產調整在中國還沒有完全到位。從需求上來講,按照現在55%的城鎮化來算,房子人均套數已經夠了,基本達到國際水平,但房地產過剩的問題就出在這。業界認為未來需求來自于跨區的1.5億農民工的住房需求。未來我們需要設計出能讓農民工買得起房子的制度,類似于美國的住房支持制度,甚至可以利用住房和政策性銀行來支持這群人的城市化。
在祝寶良看來,地方政府的融資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第三大問題。他說,過去地方政府有很多渠道融資,包括招商引資、土地出讓、地方融資平臺,還包括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不斷累積的地方財政收入。
現在土地出讓金下降,財政稅收也在下降,地方政府融資怎么解決?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機場,這些大的基礎設施完成以后,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基本就集中在城鎮化和區域性的發展,比如說停車位的建設、城市間的高速鐵路建設、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以及城市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務。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財力受限,另一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這就面臨融資問題。
我們要看到第四點,祝寶良表示,這幾年隨著產能過剩問題,房地產過剩問題,以及地方財力下降的問題,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和收支的壓力很大,甚至有些債務在向銀行轉移,我們要看到金融風險確實在暴露。今年以來企業銀行回押資產上升幅度是非常快的,在以60%的速度上升,債務比重也在增加,未來一段時間經營的穩定性就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2017年經濟將調整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與第三季度,我國GDP增長速度均為6.9%,增速創下2009年第二季度來六年半新低,也不及今年兩會定下的7%GDP增速預期目標,這引發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下行的擔憂。
峰會間隙,祝寶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都覺得中國GDP增速從10%降到7%是一個心理防線,但現在看來破7并不是大問題,關鍵得看兩個指標。”
祝寶良向記者解釋,一個指標是速度是否有可持續性。GDP增速降到7%以下沒有問題,但不能突然降到低速多年起不來,這會帶來諸多問題;第二個指標是就業,哪怕經濟增速降低,但只要就業穩定就行。祝寶良稱,按照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和就業水平,6%~7%的GDP增速,就業是不會出現問題的。
“之所以今年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如此關注,主要因為一些國家的發展和中國經濟聯系緊密”。祝寶良舉例表示,例如澳大利亞建設出口鐵礦石產業,建設時是按照中國GDP增速10%的需求規劃的,也以此考慮大宗初級商品出口的價格。但經過一兩年建設后,中國的GDP增速卻降到了7%。甚至連7%都不到,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需求也降低了,這就給有些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從這個方面講,祝寶良表示,由于中國經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房地產銷售遇冷問題,地方政府財力問題,還有一些金融風險的問題,因此他認為明年的經濟形勢仍可能繼續下行。
祝寶良表示,未來兩年時間里,第一是房地產下行還沒有到位。第二,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還會繼續下降。第三,這兩個結合在一起,工業增長速度繼續放緩的趨勢也沒有到位,如果要到位可能在2017年左右,這兩年日子是比較難過的。
根據今年6.9%左右的GDP增速,祝寶良預測,明年可能是6.5%左右,他也建議將明年的GDP增速預期目標定在6.5%左右,這是業界普遍的預期,也能為改革騰出一定空間。如果明年沒有到位,后年還要往下降。但這兩年我們只要把政策調整到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為主,兩三年之內中國產能過剩得到緩解,房地產調整以后,2017、2018年中國的速度可能上到6.5%甚至接近7%。“十三五”翻一番的目標,就是按6.5%這個目標我覺得可以實現,中國有能力保持6.5%~7%的增長速度。
要實現這個目標,祝寶良認為核心就是按照五中全會提出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調整政策一定要執行下去。產能過剩淘汰的問題上下工夫,一定要淘汰一批、走出一批、兼并一批;財政政策要減稅,中央財政要擴大財政赤字,中央財政積極一點;貨幣政策不能往回退,但是不能放松,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些政策,祝寶良認為中國經濟是有希望的,難的就是這兩年,這兩年如果能挺過去,中國經濟未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