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0 00:07:50
歐洲創業與創新聯盟主席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歐雙方管理層可進行更多交流和合作,借鑒不同生態系統對應的產業園管理經驗。”
每經編輯 黃宗彥
每經記者 黃宗彥
中歐建交40年來,雙方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技術創新等領域的合作日趨密切;在為經濟結構轉型而采取的改革創新、戰略升級方面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昨日(11月9日),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第十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在成都開幕,參會嘉賓分享了中歐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寶貴經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共有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容。而扶持中小企業創新亦是歐洲“2020戰略”的核心之一。
不過,相比30年前就啟動了“尤里卡計劃”的歐洲,國內的創新之路還處在起步階段。那么,歐洲有哪些成熟的“雙創”經驗值得借鑒?作為創新創業的孵化地,諸如孵化園、高新區、科技園等創新產業園,又有哪些發展模式可供參考?
歐洲創業與創新聯盟主席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歐雙方管理層可進行更多交流和合作,借鑒不同生態系統對應的產業園管理經驗。” 此外,他還表示,創業者光有好的想法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入風投以及政策支持。
歐洲創新分三大體系
1985年4月,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提議發起“尤里卡計劃”至今,歐洲的創新已走過30年歷程。在此期間,歐洲建立了創業與創新聯盟、商業與創新中心聯盟、歐盟創新管理協會等一些列參與創新項目的機構,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體系。
首先是精確定位。“創新不僅是研究,更是相應地應用知識。”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說。在他看來,創新是多維度的合作,包括公司、學校、研究機構。“在英國、西班牙和其他地方,以創新為主的企業和大學形成的合作網絡能對市場有更好的研究,并擁有多個孵化器的項目。”
據了解,歐盟有很多中小型企業已成為大公司孵化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則是依靠多方形成的網絡機制。
創新經紀人這一名詞似乎有些陌生,但其作為連接中小企業和大公司的紐帶已在歐盟實行多年。
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表示,這些創新經紀人要為中小企業和大公司提供雙贏的新型合作模式。“這樣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也使大公司推出更多的服務和新的產品。”
如何選擇優質標的企業進行孵化?別的國家如何與歐盟對接進行雙邊合作?
對此,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介紹了此體系的第三部分——質量標準認證中心。他認為,通過對項目進行質量認證,能為達標企業對接歐盟的資金援助,使中小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來自中國的公司也能從合適的項目當中獲益。“通過質量認證中心,我們可以把歐盟的創新創業服務帶到中國或者美國,也會鼓勵中國和其他外國公司到歐洲市場來發展。”
對標硅谷需引入風投
號稱“全球雙創圣地”的硅谷,其若干經典的成功案例是各個國家和大小企業相繼對標的榜樣。
盡管起步較晚,但國內的“雙創”之火已有燎原之勢。今年7月,阿里研究院提出成都躋身“中國硅谷”六大創新創業城市之一,成都的“雙創”步伐更是從未停歇。
今年2月8日,“創業天府計劃”在成都啟動,旨在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實現與硅谷對接。
美國硅谷摩根山市副市長瑪麗蓮·里布思女士認為,硅谷的成功不僅是因為設有高質量的學校,如斯坦福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且有很多有想法的人,他們能夠把想法作為創新的創意去實現,并且也會對想法產生質疑,正是擁有這些不同的思考,才會有不同的態度來改變世界。
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歐洲每個地區都有“對標硅谷”的行動,其中有一個模式就是將讓投資者和創業者在咖啡廳直接對話,表達雙方的訴求。
不過,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也指出,“對標硅谷僅有創新的想法是不夠的,還需要風投和政策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